浙江省教育廳上周末下發《關于改進與加強中小學作業管理的指導意見》。
“有的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布置課文或經典詩文誦讀作業,篇目偏多、字數過多,有的還要求家長陪聽并簽字”;
“有的學校布置低年級孩子講故事給家長聽,要求家長把故事記下來,孩子講了10分鐘,家長可能要寫三四千字”;
“有的學校布置‘電腦小報’、‘手抄報’作業,美編、文字要求超越學生能力,沒有家長幫忙很難完成”;
“很多評比、評獎通過微信投票完成,孩子沒有手機、沒有微信,家長只好代勞”……
浙江省教育廳上周末下發《關于改進與加強中小學作業管理的指導意見》,例舉了11種容易加重學生和家長負擔的情況,要求學校不得布置超越學生能力的作業,不得布置要求家長完成或需要家長代勞的作業,不得要求家長批改教師布置的作業或糾正孩子的作業錯誤,不得要求家長通過網絡下載并打印作業。
下班后與子女完成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堪稱中小學生家長的“第二職業。11日,杭州一位家長告訴澎湃新聞:前段時間,老師讓他讀小學五年級的兒子做一份以“知識產權”為主題的小報,涉及找資料、美編、排版等,“12歲的孩子哪里做的了?但完不成會被批評,還會影響成績,我們夫妻花了2天,還找了外援,才將作業完成。”
在《指導意見》中,浙江省教育廳要求教師切實減少簡單記憶、機械重復的練習,精心選擇與學生基礎相適應、重在遷移運用的作業;結合實際,布置重在促進運用與學生自我體驗的實踐性作業。同時,合理使用各種批改形式,對作業做到全批全改,分析學生錯誤的原因,反饋、改進教學過程。學校要倡導教師自主編制作業,合理改編現成作業,杜絕不加選擇地成冊布置作業。
對于嚴格控制日作業量和作業時間,《指導意見》明確:
小學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其他年級每天完成書面作業的時間不超過1小時;初中學生每天的作業時間控制在2小時之內。每個學科只允許配備一本與教學進度配套的課后作業本。學校須按年級做好課后作業量的學科平衡。
浙江省教育廳:容易加重學生和家長負擔的作業例舉
為了解中小學作業布置和評價中存在的問題,近日我們在部分學校召開座談會,聽取一線教師和學生家長的意見和建議,現將他們反映的主要問題例舉如下。
1. 小學低年級語文聽讀作業。有的低段教師布置課文或經典詩文誦讀作業,篇目偏多,字數過多,有的還要求家長陪聽并簽字。
2. 小學低年級語文聽記作業。有的學校布置低年級孩子講故事給家長聽,并要求家長把故事記下來,孩子講了10分鐘,家長可能要寫三四千字。
3. 數學拓展作業。很多數學拓展作業就是奧數題,對多數孩子來說難度太大,有的題目文化程度很高的家長一時也難以解答。
4. 制作各類小報。有的學校布置的“電腦小報”和“手抄報”作業,美編、文字要求超越學生已有能力,沒有家長幫忙很難完成。
5. 搜集資料作業。有的老師布置孩子回家通過網絡搜集資料,還要求打印出來帶到學校,家里沒有網絡的孩子難以完成,有網絡的家庭也為打印資料費盡周折。
6. 要求準備物品的綜合性作業。有的老師布置的動手操作和實踐活動作業,學校無法提供物品和材料,要求家長找器材、找道具、準備物品,家長覺得為難。
7. 要求學生游遍指定的博物館。好多博物館和名人故居離家里較遠,家長不放心,只得陪著去。
8. 讓孩子參與投票點贊。很多評比、評獎活動通過微信投票完成,孩子沒有手機、沒有微信,家長只好代勞。
9. 網上“爭章”活動。有的學校根據上級要求布置少先隊員參加“爭章”活動,沒有考慮學校條件和學生實際,要求高,任務緊,有的要全家總動員才能完成。
10. 假日小隊活動。本意是鍛煉孩子能力,但家長不放心讓小孩子自己活動,有時家長成了活動主力軍。
11. 讀書征文活動。每年上級部門都要開展面向中小學生的讀書征文評比,種類多、次數多,老師和學生忙于應付,有的征文其實家長才是第一作者。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