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一畝菜園十畝地,十畝菜園賺大錢”。在綠色產業發展前景廣闊且市場規模日益擴大的同時,為提振經濟效益、獲取新的發展優勢,我國也在近年來逐步加大對于綠色產業的投資力度。在2015年,更是首次將綠色發展理念引入“十三五”規劃之中。
“在新的經濟發展趨勢下,投資拉動和外貿推動的經濟結構開始向多元化、綠色化格局轉變。面對資源趨緊、環境惡化、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現實,引領產業綠色變革,既是緊迫的戰略謀劃,更是現實的行動指南。”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趙建軍表示,有關綠色發展的目標和要求都是針對當前產業領域的變革和轉型,只有全方位實施綠色發展,才能真正做到“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得知,2015年4月份,《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正式發布。9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據環保部有關人士測算,“十三五”期間,我國環保產業的全社會投資有望達到17萬億元,其中,“水十條”預計拉動4萬億元至5萬億元社會投資;而“土十條”發布帶動的投資預計遠超5.7萬億元。
“在倡導綠色產業發展,推動節能環保技術與裝備提升的大背景下,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產業將面臨新的轉型升級要求,有利于提升過剩行業的產出效率。此外,在加快核電、風電、太陽能光伏發電等新材料、新裝備的研發和推廣以及各項清潔能源的使用時,既能降低環境污染,又能節約能源投入成本。長遠來看,綠色產業有望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增經濟點?!敝型额檰柇h保行業研究員侯宇軒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估計,中國綠色產業的年投資需求在2萬億人民幣以上,而財政資源只能滿足10%至15%的綠色投資需求。受此影響,有關綠色融資的巨大需求也將被盡快催生。
2015年12月22日,由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15年第39號公告,決定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推出綠色金融債券,加快綠色金融體系建設。2015年12月31日,國家發改委出臺《綠色債券發行指引》,并明確對節能減排技術改造、綠色城鎮化等12個具體領域進行重點支持。值得一提的是,《指引》規定上市公司亦可發行綠色企業債券。
分析人士表示,《指引》雖然只是一個融資方向的指導意見,但更重要的是釋放出政策支持綠色產業的信號,對地方產業政策的影響較大。而綠色債券的發布也表明了國家對于綠色產業的支持力度正從單純的政策鼓勵,逐漸轉變為涵蓋金融的全方位支持。(杜雨萌)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