腌制蔬菜樣品被剪碎等待測試。
腌制蔬菜樣品放在容器內準備檢測。
新京報訊 進入冬季,腌菜、醬菜成了不少市民的過冬菜之一,醬腌菜好吃方便,但“腌菜亞硝酸鹽超標”的消息也讓不少市民擔憂。
醬腌菜中的亞硝酸鹽果真超標嗎?近日,新京報記者通過菜市場、大型生鮮食品市場、超市等途徑,購買了11種腌菜和醬菜樣品,包括腌制芥菜、腌制甜瓜、腌制榨菜等,送至北京智云達食品安全監測消費者體驗中心檢測。
檢測結果顯示,11種樣品均檢測出亞硝酸鹽,含量從1.3mg/kg到14mg/kg不等。根據國標,醬腌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應小于等于20mg/kg,因此此次檢測的11種腌菜樣品均未超標,但其中一種樣品的14mg/kg亞硝酸鹽含量已比較接近限值。實驗技術人員介紹,相比于其他樣品,亞硝酸鹽含量接近限值的腌菜樣品可能對人體有一定危害。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表示,腌菜中之所以會有亞硝酸鹽,是因為在腌制過程中蔬菜自身含有的硝酸鹽,在細菌中的硝酸還原酶的作用下,轉換成亞硝酸鹽。
朱毅表示,腌菜腌制的第3天到第8天時,是其亞硝酸鹽含量高峰期,隨后會逐漸降低,二十天以后亞硝酸鹽含量就很少了。市民在家腌制腌菜、醬菜時,最好在腌制三周后食用。但從營養健康角度,還是食用新鮮蔬菜最好。
實驗
一散裝腌菜亞硝酸鹽接近限值
●地點:北京智云達食品安全監測消費者體驗中心
●樣品:11種腌菜樣品,包括6種散裝腌菜、5種袋裝腌菜。6種散裝腌菜分別為腌制的甜瓜、蘿卜、榨菜、芥菜等,其中3種從菜市場和生鮮食品市場購買,3種為自制腌菜。5種袋裝腌菜分別從不同超市購買,包括腌制的大頭菜、豇豆、酸菜、海帶絲和甜瓜等。
●過程:11種腌菜樣品分別用剪刀取部分樣品剪碎,取樣2.5g,分別放入三角瓶內,加入50ml蒸餾水備用。隨后,將裝有樣品的三角瓶放入沸水中,沸水浴15分鐘。再分別用濾紙過濾,取10ml左右的濾液到提取瓶。
從提取瓶內提取4ml濾液,分別滴入11個樣品管和空白管兩排試管內,以備對比。在樣品管和空白管分別加入溶液,靜置對比樣品管和空白管中的溶液顏色。再將11個樣品管中的濾液,分別放入比色皿中,使用多功能食品安全檢測儀檢測其亞硝酸鹽含量。
●結果:6種散裝腌菜樣品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分別為2.8mg/kg、1.3mg/kg、2.0mg/kg、4.0mg/kg、1.5mg/kg和14mg/kg。5種超市買的袋裝腌菜中,亞硝酸鹽含量分別為3.1mg/kg、3.8mg/kg、1.7mg/kg、1.8mg/kg、1.8mg/kg。
●分析:實驗技術人員介紹,依照目前醬菜腌菜類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2762《食物中污染物限量》,醬腌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應小于等于20mg/kg。
此次檢測的11種腌菜樣品均未超標,但其中一種樣品亞硝酸鹽含量為14mg/kg已比較接近限值,可能對人體有一定危害。
提醒
1 亞硝酸鹽由蔬菜生物酶轉化而來
對于腌菜醬菜中檢測出的亞硝酸鹽,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表示,腌制蔬菜過程中,蔬菜自身細胞中的生物酶被釋放出來,其中一些酶能將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而如果用變質腐爛的蔬菜腌制,亞硝酸鹽含量會更高。同時,菜葉上附著的一些環境細菌也有類似的生物酶,也可以將硝酸鹽轉化成亞硝酸鹽,所以腌菜里不可避免的會有亞硝酸鹽,這屬于正常現象。適量的亞硝酸鹽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記者了解到,如果攝入亞硝酸鹽過量,會導致亞硝酸鹽中毒,可能會引起高鐵血紅蛋白癥,長期使用甚至會導致食道癌和胃癌等。
2 腌菜亞硝酸鹽3至8天達高峰
朱毅表示,腌菜泡菜的腌制時間不同,腌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也有變化。一般來說,腌制的第二天基本沒有亞硝酸鹽,這種腌菜或泡菜也可以稱為“洗澡泡菜”,是可以放心食用的。而腌制的第3天到第8天,是亞硝酸鹽含量高峰期,這時的腌菜不宜食用。腌制到第20天以后,亞硝酸鹽基本消失,食用起來相對安全。
朱毅解釋,這時由于溫度、食鹽的濃度不同,起初還原酶轉化的亞硝酸鹽,在一段時間后又會被其他細菌利用和分解,因此亞硝酸鹽含量會有所下降;其次,腌菜腌制一段時間后的產物對細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因此,總的來說,真正威脅食品安全的就是那種只腌兩三天到十幾天的菜。
有時候,部分商家為了降低成本,會把剛腌制三到八天的醬腌菜或泡菜就拿出來銷售,這種腌菜對健康不利,市民購買時最好了解清楚腌制時間。
同時,朱毅提醒,從營養健康的角度,還是食用新鮮蔬菜最好。如果喜食腌菜類食品,也最好選擇腌制時間比較久的“老鹽菜”。
支招
生活中易產生亞硝酸鹽的食物遠不止腌菜,涼拌菜、久煮的火鍋湯、干制海鮮等都是亞硝酸鹽的“高發地”。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提醒,可通過以下幾招防亞硝酸鹽。
涼拌菜:加蒜泥或檸檬汁、醋
雖然涼拌菜放幾天之后看起來還是很新鮮脆嫩,但放一兩天后其中的亞硝酸鹽含量比剩菜還要多。而加入大量蒜泥、醋、檸檬汁都能抑制細菌繁殖,有效降低亞硝酸鹽含量。
火鍋湯:涮鍋一小時后不要喝
不同湯底在涮鍋后的亞硝酸鹽含量差異很大,酸菜和海鮮做底湯時亞硝酸鹽含量會比較高,因為酸菜本來就屬于腌菜,海鮮也是亞硝酸鹽和亞硝胺含量高的食材。相比而言,清湯、骨頭湯等比較安全。在食用涮鍋時,最好在半小時之內喝湯,一小時后就不要喝了。
干制海鮮:有刺鼻味道需慎吃
海鮮營養價值高,但蝦皮、小魚、魷魚絲、魚片干、咸魚等都含亞硝酸鹽,建議在吃這些食品之前需要好好聞一下味道,如果感覺不夠新鮮,有刺鼻氣味,那么它產生的亞硝胺類物質一定少不了。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李婷婷
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