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燕斌與所獲的部分獎杯獎牌合影。他是國內(nèi)著名的國標麻將選手,曾獲第三屆麻將世錦賽個人冠軍,被稱為“世界雀王”
這是一個關于麻將比賽的故事。
在剛結(jié)束的第四屆麻將世錦賽中,北京市民段燕斌所在團隊獲得亞軍。這個第三屆麻將世錦賽個人冠軍、有“世界雀王”之稱的個體戶,已有10余年比賽經(jīng)驗了。
他在國企上過班,開過酒吧,做過酒店投資、廠房出租。自1998年接觸國標麻將以來,堅持每晚網(wǎng)上打2小時比賽。
他參加過50多場正式比賽,每月去方莊俱樂部打一次實戰(zhàn)聯(lián)賽。這個有“北京本地麻將協(xié)會”之稱的地方,聚集了國內(nèi)外老中青三代麻將愛好者。既有90后在校生、清華北大聯(lián)隊選手,也有個體戶、公務員、醫(yī)生和建筑博士。
“麻將不是茶余飯后的消遣、娛樂或賭博。它訓練頭腦、拓展思維,和打籃球、踢足球一樣,是一項有益的運動項目。”段燕斌說。
競技
國標降低運氣成分
“這次世錦賽第一天很慘,得了5分排倒數(shù),但是第二天調(diào)整好(狀態(tài))拿了13分。”參加本屆麻將世錦賽的段燕斌說。
他口中的“5分”、“13分”,指的是國標麻將的計分規(guī)則。本屆世錦賽裁判長梁建國介紹,一般情況下,世錦賽打10局(本屆參賽選手少,打了8局),每局2小時,一局16盤,一人坐4次“莊”。計分依次按4、2、1、0分來算,然后折算成最終的大分,如果同分,則小分高者獲勝。
梁建國說,國標麻將中最重要的規(guī)則是“八番起胡”,這是它競技性最高的地方。這一標準極大地降低了麻將的運氣成分,更加考驗牌手的競技技巧。
比賽過程是比較平淡的。段燕斌說,與平日里打麻將時聊八卦、吃東西、抽煙的悠閑自在不同,麻將比賽除了“吃、碰、杠、和、花”五個字外,選手之間沒有任何交流。
打比賽時,段燕斌喜歡盡量把牌做小。“很多人想做大牌,但如果十三幺捏死了你的牌就是一副散牌,毫無回旋之地。”他說,為追求比賽的穩(wěn)定和平均積分,一般情況下很少做大牌,因為“大牌和牌的幾率太小”。
除此之外,打牌不要太在意得失,“打錯牌也不能影響情緒”。盡量打活,多留可能性。
結(jié)緣
從初學到“世界雀王”
段燕斌并非來自“麻將之家”,出生于軍人家庭的他20歲之前從未摸過麻將。
1992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yè)畢業(yè)后,他在738軍工企業(yè)實習做電子類工作。清閑之余,開始和幾個同學“邊學邊打”麻將。“第一次觀察別人打麻將,便被它變化多端的規(guī)則所吸引”,段燕斌笑著說,從此自己便一發(fā)不可收拾。
1998年,國家體委發(fā)行“國際標準麻將規(guī)則”,段燕斌興奮地買了10本書開始自學,研究每一個番種,“記熟了規(guī)則一天就會了”。此后一年里,他和朋友們按比賽要求切磋訓練,讓他癡迷的不是簡單的和牌輸贏,而是按照番數(shù)累計的積分。
1999年到2002年,他在建國門開酒吧期間,認識了很多麻將圈的選手。通過他們的聯(lián)系,段燕斌開始參加全國性的比賽。
“第一次正式參賽我沒拿到名次,但遇見那么多高手更堅定了要打好比賽的決心。”段燕斌回憶2000年,他參加了天津麻將“牌王賽”,和東北、山西等地的選手“過招”。此后,幾乎所有重要賽事都有他的身影。
段燕斌堅持每晚在網(wǎng)上打兩個小時比賽,如今,他參加過的正式比賽有50多場了。在2012年第三屆麻將世錦賽中,他一路領先最終奪得個人賽冠軍,被稱為“世界雀王”。
麻將圈
老中青三代“過招”
段燕斌每月去“北京本地的麻將協(xié)會”——方莊麻將俱樂部打一次實戰(zhàn)聯(lián)賽。聯(lián)賽每月下旬舉辦一次,一天4局,取上月前76名選手參賽。
11月22日,他來到方莊麻將俱樂部,參加聯(lián)賽第11場。比賽9點開始,但不少住在郊區(qū)的選手7點就趕到了現(xiàn)場。走廊的布告欄里張貼著前10個月的積分排名和座次表,還有不少全國賽事的通知。
參賽選手中,除中老年退休人員和各地麻將協(xié)會高手,不乏年輕人身影。有兒女陪86歲老父親的,也有清華北大聯(lián)隊的研究生和博士生;有像段燕斌一樣的個體戶、企業(yè)家,也有90后在校生。
“特別有意思,有時間就會過來打,在這里可以提高水平。”一名上海的選手拖著行李箱趕來,他表示,年輕的麻將選手大多是先網(wǎng)上練習規(guī)則技巧,技術(shù)成熟之后再參加實戰(zhàn)比賽。
比賽現(xiàn)場秩序井然,除“吃、碰、杠、和、花”外,牌手不允許聊天。此外,打出來的6張牌一行整齊碼放在自己的“門”前,吃牌碰牌則會通過橫放牌型碼放來區(qū)分。
方莊社區(qū)居委會主任周桂君介紹,國標麻將規(guī)則確立以來,社區(qū)在全北京最早開設國標麻將班。2010年,居委會通過成立了方莊麻將俱樂部,并開始舉辦聯(lián)賽,目前注冊會員有150多人。“以前是按季度和年度排名發(fā)證書,今年開始有小額獎金。”她和女兒也參加比賽。
不是賭博
參賽不為獲獎金
段燕斌也會打北京麻將、四川麻將等,但除了逢年過節(jié)陪老人和親戚們,平常都不打。
“打普通麻將時,牌一拿起來,如果特別爛,和不了,就沒了打的興趣。但競技麻將不同,一副很差的牌也有和牌機會”。他說,國標主要看抓的牌,變化誰快和算牌,譬如12番里面的‘全不靠’,普通麻將里幾乎拿到牌就不想打了,但在國標麻將中能和3張牌。
打法上來說,和各地流行的麻將不同,國標麻將有一套完整的計分體系,按照81個番種,根據(jù)和的手牌中的番種來計分,變化多端,趣味性更強。
“以前人們對麻將都有種誤解,因為在我們傳統(tǒng)社會中,麻將自古以來更多的是一種賭博行為。”梁建國說,自從2005年世界麻將組織成立以來,麻將的形象已經(jīng)開始改變。其實,麻將很有趣,它考驗牌手智力,在比賽中更是需要全神貫注,是很健康的一項競技類體育運動。
段燕斌說,競技麻將與賭博很大的區(qū)別在于,它不為獲得獎金,恰恰相反,大多數(shù)比賽都是自費。“競技麻將不會設立獎金,會有證書和個人積分”。
此外,麻將選手也有級別。按“品”來分,和古代官員一樣,一品最高。品級根據(jù)選手打比賽的積分來計算,目前我國最高的是二品到三品。
平衡
愛麻將,家庭更重要
“爺爺、奶奶和姥姥老是三缺一,小時候就陪他們打,6歲時就會北京麻將了。”段燕斌兒子說,“冠軍老爸”是他的驕傲。
段燕斌認為,小孩子適當?shù)卮蚵閷⒑痛蚧@球、踢足球一樣,是有益的運動項目。在學習之余可以拉進和長輩的關系,也能訓練計算能力。他坦言,將來肯定會教兒子打好國標麻將。
2004年,正當段燕斌國標麻將技術(shù)上升期,兒子的降生使他暫停了比賽,一停就是4年。4年間,他全心照顧妻子和兒子,“心癢”時就趁家人睡后上網(wǎng)打。
麻將給他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他拒絕了出國當教練的機會,堅持每個月外出參加比賽,也交到了許多國內(nèi)、國際的朋友,“最久的有16年交情,非常珍惜,今后沒有特殊情況盡量每一次比賽都會參加”。
如今,段燕斌的大部分精力投在工作上,也全身心地陪伴兒子,每周陪他一場籃球和足球比賽。每晚,等孩子入睡后,他在網(wǎng)上打2個小時比賽。“麻將是我最大的愛好,但家庭更重要,我也一直在平衡兩者的關系。”
每次比賽回來,段燕斌一定會給妻子和家人捎上禮物,回家后多做家務。“我們這些選手很有趣,每次外出比賽回到家就特別老實。”段燕斌說,如此一來,家人不抱怨,也“為下一次比賽做好鋪墊”。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程媛媛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