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訊
證券時報記者 湯亞平
周三,滬深兩市雙雙高開,開盤后震蕩整理,盤中一度跳水下行,之后止跌回升,但回升后連續跳水,且延伸至午后。午后,指數繼續下行跌破3550點,此后指數再度上演尾盤急拉,股指強勢翻紅。截至收盤,滬指微漲0.26%,成交2678億元;深成指小漲0.65%,成交4555億元。創業板指漲幅1.08%。盤后分析,市場出現“一個格局+一個模式”的新特點,值得投資者關注。
其一,A股再現“二八分化,尾盤急拉”格局。目前成交量持續萎靡,表明主力資金在節前不會再有大級別的動作。筆者預計股指仍將維持區域震蕩的格局,而在存量資金有限和賺錢效應不明顯的格局下,短線投機炒作題材股保持快進快出的節奏或是應對之策。昨日兩市在縮量下,各大指數均有小幅資金凈流入,而創業板與中小板資金流入仍高達107億,只有滬深300凈流出26億。從行業資金流向看,資金流出板塊還是居多,其中房地產大幅流出,券商流出也很大,保險有色銀行流出也不小,甚至周二流入資金較多的煤炭板塊,周三開始凈流出。
值得提醒投資者的是,本周創業板無論暴跌還是小漲,已連續三日放出超千億量能。昨日,某券商軟件彈窗收盤驚呼:反了,中小盤最強!可是,筆者進一步觀察資金分類情況時發現,大單以上主力資金凈流出合計141億,中小單凈流入。結合近兩日尾盤急拉的情況分析,不排除權重股尾盤急拉,是掩護被炒高的題材股撤退,否則,很難解釋既然尾盤急拉為什么大戶資金還在大幅流出、大金融也在流出?而市場還停留在以往“大盤股搭臺,小盤股唱戲”的散戶思維中。
其二,市場或再啟動“慢漲急跌、量能萎縮”模式。從市場軌跡看,周一的大陰線,使得滬綜指失守60周均線,目前處于3588點附近,而滬綜指周二收盤于3563點,周三收盤報3572,在形態上有啟動慢漲急跌模式的跡象。這種情況滬綜指自今年9月以來發生四次,分別為9月14日跌2.67%、10月21日跌3.06%、11月27日跌5.48%、12月28日跌2.59%。
接下來新年元月,由于新年開始即面臨萬億解禁潮壓境,不排除市場再次出現慢漲急跌。如果近期60周均線不能有效突破,那么市場從技術層面則可能面臨一個新的急跌。在技術上,兩市快速指標中的KDJ、W/R、RSI、EXPMA等出現向下調整態勢,而市場量能出現一定程度的萎縮;周線方面的指標也呈高位向下拐頭之勢,只是沒有死叉,處于臨界位,有高位死叉之勢。量能的大幅度萎縮,預示大階段內市場風險仍不容忽視。事實上,明年1月8日起持股5%的大小非將迎解禁期,已經有部分股東開始聯系買家,準備通過大宗交易過橋減持,而通過大宗交易過橋減持的股份往往會在次日通過二級市場拋售,對市場造成一定的沖擊,特別是高估值成長股將面臨價值重估的困境。也有多方人士寄望管理層放大招抑制集中拋壓,然而筆者認為,管理層過多干預未必對市場是好事,干預后遺癥往往要經過長期修復才能痊愈。
總之,目前的反彈較弱,一方面是存量資金博弈下,增量資金觀望情緒濃厚。另一方面,市場對即將到來的解禁大限擔心升溫。近兩日縮量陽星仍暗藏著慢漲急跌的重大新變局。建議投資者繼續輕倉觀望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