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在醫藥創投界頗為知名的高特佳,并未受到資本市場熱捧,其股權被低價甚至半價甩賣一度無人問津,最終在掛牌期限截止前才征集到競拍者。
從“甩賣”結果來看,云內動力、赤天化合計持有34.67%的高特佳股權,間接持股市值13.18億元,而最終出售價格僅5.21億元。
出售高特佳股權做法遭到了大量投資者的反對,投資者質疑,在失去“創投”概念后,公司股價將會下跌。作為高特佳創始發起人以及第一、二大股東——云內動力和赤天化,究竟出于何種原因,不顧投資者反對,一意出售所持高特佳股權?
私募機構買高不買低
12月24日,赤天化公告稱,公司與京道凱翔簽訂股權轉讓合同,該公司以3.1億的價格獲得赤天化持有的高特佳15.4%股權,這個價格比起轉讓底價高出約6000萬元。
而在一天前,云內動力也發布公告稱,此前確定的兩家競購方中,西藏智盈最終以2.1億元競得公司所持高特佳股權。相比轉讓底價高出約600萬元。
在云內動力及赤天化的股權轉讓公告中,高特佳持有的博雅生物均被評估為核心資產。2007年,高特佳收購博雅生物85%股權。2012年博雅生物在深交所創業板IPO上市。目前高特佳及其子公司共計持有博雅生物41.1%股份,為大股東。
投資博雅生物,被業內視為高特佳最成功的投資行為。作為專注于醫療健康領域投資的公司,創立于2001年的高特佳在業內頗為著名。今年12月初,其剛被業內評為中國醫療健康領域投資機構10強,連續兩年入圍10強榜。
上市公司云內動力與赤天化,均是高特佳的創始發起股東,分別持有高特佳19.26%及15.41%的股權,位列第一、二大股東。然而從出售結果看,云內動力持有高特佳股份比赤天化多出近4個百分點,反而比云內動力少賣1個億。參與赤天化協議轉讓私募京道基金,“任性”地買高不買低。
“同樣是高特佳的股東,在資產評估及掛牌出售中怎么有這么大的差距?”有投資者在交易所互動平臺向云內動力提問。12月25日,新京報記者致電云內動力,其回應稱“赤天化為何協議轉讓能賣到高價我們也感到不解,而云內動力因為有國資監管規定,只能采取市場公開競拍方式進行出售,最終價錢是市場競價的結果?!?/p>
赤天化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則表示:該說的都在公告中說了。
低價甩賣熱門資產
持有高特佳大量股權,也讓云內動力及赤天化被貼上了“創投”概念標簽,在二級市場受到追捧。但在云內動力和赤天化看來,高特佳這一被市場熱捧的“香餑餑”,更像是“燙手山芋”。
出售高特佳股權做法都遭到了大量投資者的反對,投資者質疑,在失去“創投”概念后,公司股價將會下跌。云內動力、赤天化不僅未考慮投資者意見,在出售高特佳這一熱門資產時甚至都采取了折價出售。
12月2日,赤天化公告擬轉讓所持高特佳15.41%的股權,評估價值為2.53億元,以此為轉讓底價。
云內動力則在11月9日公告稱,公司擬以掛牌出售的方式轉讓參股公司高特佳19.26%股權,掛牌底價為2.05億元。這一價格與云內動力出具的2.93億元的評估值相比,已經打了7折。
云內動力、赤天化對持有的高特佳股份的評估基礎日分別為今年的9月30日、8月31日。而截至12月24日云內動力、赤天化公告股權轉讓進展時,博雅生物股票市值為93.3億元。以此計算,高特佳持股市值達38.35億元。云內動力及赤天化間接持股市值則分別為7.37億元、5.81億元。
云內動力、赤天化合計34.67%的高特佳股權,間接持股市值13.18億元,而最終出售價格僅5.21億元。投資者的質疑在上市公司意料之中,云內動力及赤天化均在股權轉讓公告中作出了詳細說明。
云內動力稱,公司對高特佳未有任何實際控制權,導致云內動力無權使高特佳出售博雅生物股份;赤天化則稱,由于高特佳持有的博雅生物股份為限售股份,在出售時會有一定的折扣。
但讓云內動力意想不到的是,作為在醫藥創投界頗為知名的高特佳,其股權被低價甚至半價甩賣一度無人問津。“從公開招拍掛,近一個月時間連個咨詢的都沒有?!痹苾葎恿θ耸肯蛐戮﹫笥浾咄嘎叮瑑晌环蠗l件的競拍者也是在掛牌期限最后一兩天才征集到。
評估受限,高特佳真實估值“成謎”
作為創始發起人以及第一、二大股東,云內動力與赤天化在試圖出售持有的高特佳股權時,均面臨無法知曉其真實估值的尷尬局面,這也是高特佳股權價值被低估的原因之一。
云內動力在股權轉讓公告中稱,高特佳無法提供其內外投資資產的財務資料、合伙協議和運營的投資項目收益分配決議等相關資料。
云內動力人士透露,評估機構在前往高特佳做評估時,高特佳以“材料不足、提供材料的人不在”和“對所投資的項目有保密義務”等理由,未能提供集團內子公司財務資料。
“公司雖持有19.26%的股份,位列高特佳第一大股東,卻對公司并無管理、掌控權。只是名義上的第一大股東,每年的董事會、股東大會派人參與下,此外很少能從高特佳處獲得信息?!痹苾葎恿θ耸吭诮邮苄戮﹫笥浾卟稍L時表示。
新京報記者也致電赤天化求證,赤天化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股權轉讓公告中已作出披露,無更多能提供的信息。
“我們無法對高特佳的各聯營企業、子公司展開評估”“我們無法對高特佳的投資運營情況實施有效的清查核實”。在轉讓高特佳股權的評估報告中,赤天化的表述更顯無奈。
一位從事資產評估的業內人士則對新京報記者表示,云內動力、赤天化出售高特佳股權,只是部分股東行為,如需對高特佳所有資產評估,需要大部分股東同意才行。“一般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能就一些公開的資產進行評估?!?/p>
新京報記者查閱工商信息,高特佳對外投資設立的子公司多達20家。在高特佳官網上,介紹其直接投資的項目數量近100家,其中包括博雅生物、信質電機、川大智勝等9家上市企業。
上述人士表示,在無法得到全面資料信息下,對企業的估值很難進行。而只根據公開資料對高特佳做出的資產評估值,肯定不是真實的估值。但由于評估資料有限,高特佳真實估值成為一個謎。
誰的高特佳?
公開資料顯示,高特佳前身系深圳高特佳創業投資,由國泰君安全資子公司深圳新中泰投資發起。成立之初,云內動力、赤天化、河北宣工等11家經營實體共同發起成立,其中大部分為國企性質。
其中高特佳現任董事長蔡達建通過其控制的三亞陽光大酒店,出資1500萬元,持有6.36%股份。蔡達建曾任國泰君安收購兼并部總經理,而國泰君安正是深圳高特佳的發起股東之一。
在此后十余年的發展中,高特佳的股權結構經歷了10次以上的變動。
新京報記者查詢工商信息發現,目前高特佳的10家股東中,包括陽光佳潤、深圳市速速達、深圳佳興和潤投資、蘇州高特佳菁英投資合伙企業在內的4家企業,均與高特佳的現任董事長蔡達建有直接的股權控制關系。通過上述4家企業,蔡達建已持有高特佳44%的股份。
而在云內動力、赤天化掛牌出售高特佳股權后,蔡達建掌控的廈門高特佳菁英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向高特佳增資2360萬元,將云內動力的股權稀釋至17.66%。蔡達建的持股比例再次提升。
至此高特佳由初創時互無關聯、股權分散、由國資股東為主的局面,演變成目前表面股權分散,實則超過40%的股權掌握在一人之手的現狀?!半m然從股權比例上看,蔡達建的持股并無法讓其保持絕對控股優勢,但從日常經營管理上,他對企業擁有絕對掌控力是毋庸置疑的。”前述資產評估業內人士表示。
“公司投資了這么多年,也沒見到什么成效,也不知高特佳具體投資規劃,而且高特佳也沒有上市的打算,公司覺得持股沒意思。”云內動力向新京報記者透露出售股權原因。
而成功賣出高特佳的股權,解了赤天化的燃眉之急。面臨保殼壓力的赤天化,出售高特佳后可獲得的2.7億元投資收益,公司今年扭虧為盈希望大增。
新京報記者也致電深圳高特佳高管采訪股權轉讓事宜,該高管表示云內動力及赤天化出售高特佳股權不會對公司經營造成影響,但對于其他問題其未予回應。
云內動力、赤天化合計持有34.67%的高特佳股權,間接持股市值13.18億元,而最終出售價格僅5.21億元。
(記者李春平)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