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鄭州12月31日消息(記者肖源)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黨的建設,是我黨歷來十分重視的工作之一。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深入應用,各地也都在借助移動互聯網這一平臺,加強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河南省也不例外。今年以來,河南省委組織部與中國聯通河南分公司,聯合推出“智慧黨建”活動。
運用“互聯網+”的技術,通過一部智能手機,一端連著黨的聲音,一端連著萬千黨員群眾,“互聯網+黨員教育”本應是密切黨員群眾聯系的有益嘗試。但在河南省盧氏縣的一些地方,原本惠民利民的“智慧黨建”工作,在執行過程中卻走了樣。
橫澗鄉營子村,幾位買過手機卡的村民說,村里“攤派”的是聯通“智慧黨建”專屬手機卡,每張卡要價50元。有村民表示,家里5口人,讓弄3個(卡)。4口叫弄兩個,有卡也得辦。
當地村民說,村干部上門來推銷,都是鄉里鄉親的,礙于情面,也不好拒絕。村民表示,村里的干部都說了,不辦卡的話,他的面子上過不去,他們經常在村里面,跟村干部打交道,平時還有可多事兒需要人家村干部。
礙于情面不好不買,是一方面,而不敢不買,也是現實存在的一種情況。當地群眾說,村干部當初就曾半開玩笑地說過這樣的話:“不買,人家說年輕人生小孩不給上戶口。有啥活動、有啥福利沒你事兒。扶貧啥的。全當這50塊錢扔了。”
網上公開的一份名為《三門峽市“打造智慧黨建,服務黨員群眾”試點工作方案》的文件顯示,該方案中明確指出,要“堅持黨員群眾自愿”原則,“要選擇一批黨建基礎好、經濟條件強的村進行先期試點”,其中,盧氏縣共計19個鄉鎮、114個村莊參與試點。
事實上,這次群眾反映問題集中的橫澗鄉營子村并不在盧氏縣“智慧黨建”試點村名單之列,記者詢問聯通“智慧黨建”卡在營子村的銷售情況時,村支書趙安民給出了這樣的回答:應該說銷售了有幾十張卡,不到100張吧,后來群眾對這個事兒是有些誤解吧,這個事情基本上都停了,已經不再干這個事兒了。
橫澗鄉負責“智慧黨建”工作的副鄉長程志偉表示,營子村出現有違群眾意愿推銷聯通卡的事情,不是鄉政府的行政命令所致;但他也坦言,在“智慧黨建”手機卡的推廣過程中,確實存在自上而下的督查考核壓力:縣里面督導的,包括組織部對我們提出了幾次批評。和周邊幾個鄉相比我們的工作是非常滯后的,這一塊工作開展的壓力也比較大。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去完成,這是下級義不容辭的責任。
對于盧氏縣群眾反映的這一情況,昨天中午,當地聯通公司的一位負責人表示,在“智慧黨建”活動中,聯通公司只是提供網絡運營服務,具體的推廣操作等方面的問題,歸組織部門管。
昨天下午,盧氏縣組織部門發來一份書面回應,其中稱,在“智慧黨建”工作推進過程中,一定要堅持群眾自愿的工作原則,嚴禁搞強迫命令,絕對不能給黨員群眾造成“智慧黨建”是強制換聯通手機卡的印象。
該回應中同時否認,在當地推行“智慧黨建”過程中,存在強制攤派的情況。雖然在采訪中,多位群眾都表示,家里被送來多張電話卡,但盧氏縣組織部門卻堅稱,未發現有違背群眾意愿強行辦理、一戶辦理三四張的現象。
當地群眾反映,橫澗鄉的情況,在盧氏縣,并非個例。臨近的雙槐樹鄉北川村村民宋先生說,他也被辦了手機卡:“我們家買了兩張,本身原來就有卡,沒必要辦這個卡,辦的卡現在都扔在那,都沒用。 ”
雖然宋先生十分肯定地稱,村里被辦卡的不止他一家,但盧氏縣組織部門在回應中卻稱,北川村沒有聯通信號的覆蓋,因而只在該村做了宣傳,并沒有售賣任何一張聯通電話卡。但回應中卻沒有解釋,為什么要在連基本服務條件都不具備的情況下,宣傳互聯網+。
自愿還是被自愿,不會成為羅生門。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電信部門的服務做到位了,資費降下來了,不愁沒有人用;如果當地的工作能夠切實為民,以群眾的需求為本,黨建工作何愁搞不上去?對于這次事件,當地一些群眾的看法,或許可資當地相關部門考察:“有點資源浪費。需要加“智慧黨建”的功能,那很簡單,現在都是智能手機,下APP,直接下載到智能手機上不就行了,有的老百姓本身就有卡,辦了之后沒用,就放那兒了。”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