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南京光影公益攝影隊40名攝影愛好者,為江蘇大劇院工地近400名民工兄弟拍照留影。航拍合照、單拍,每人一幅,還給鑲框。“長這么大,我還沒照過一張像樣的照片呢。”謝萬鵬咧嘴笑道。
再過段時間,這些民工兄弟就能放假了。有的早早盤算回家過年,有的打算留下來多掙錢,還有的,老婆已趕到了工地上陪伴……他們每個人背后,都有一段或辛酸或溫暖的故事。
實習生 谷文俊
現代快報記者 余樂
鏡頭
1
安迪生 45歲 水電工
“大城市再好,沒有家的感覺好”
“我叫安迪生,和愛迪生就差一個字。”中午風很大,安迪生攥著妻子的手拍合照。他說,結婚這么多年,沒和妻子拍過結婚照,昨天是頭一次,意義特殊。
“我今年45歲,老婆41歲,她比我年輕。”說完這話,安迪生的臉紅了,只顧自己憨笑。夫妻倆都是淮安人,為了生計,一家人通常一年才能團聚一次。“嫁給他21年,我們真正在一起,加起來不到兩年。”他的妻子話少,半天說了一句。
“再過段時間,就能放假回家了。”安迪生說,為了多省錢,自己平日省吃儉用,幾乎沒出過工地。安迪生在不少城市留下過足印,但他說,這些城市的模樣基本都差不多,高大的腳手架、未完工的工地,還有灰撲撲的工作服和宿舍,“大城市再好,沒有家的感覺好。”
鏡頭
2
謝萬鵬 23歲 電路維修工
“過年不回家,我要多掙錢娶媳婦”
“能不能單獨幫他拍拍?”好心的民工們指著一個面色黑紅的小伙,催他把照片寄回家相親。他叫謝萬鵬,初中畢業就出門打工了,江蘇廣電城、金陵飯店、地鐵3號線,還有目前的江蘇大劇院……他參加過不少工程建設,斷斷續續在南京呆了8年多。印象最深的是在江蘇廣電城,“那是第一份工作,每天頂著寒風干9小時,臉被刮得全是血口子。”那時他只有15歲。
現在到了結婚的年紀,家人挺為他著急。“媽媽三天兩頭打電話催我回家相親。”謝萬鵬說,剛來南京打工時,每月只有五六百元,現在能掙到五六千元了,打工8年辛苦攢了十來萬,前兩年在老家蓋了棟婚房。為了掙錢娶老婆,這個春節,謝萬鵬選擇留守工地,因為留守能拿到一筆額外的補貼。
1月15日,在鳳凰書城為他們舉辦攝影展
“他們實在太不容易,給他們拍張照片,好好回家過年。”南京光影公益攝影隊負責人吳波告訴現代快報記者,明年1月15日還將在鳳凰書城為這些農民工舉辦攝影展,屆時將開展義賣,所得費用將用來進行愛心活動。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