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成人,四虎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久久,伊人精品久久久7777,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99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亚洲精品成人毛片久久久,久久精品99精品免费观看 ,99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公益律師佟麗華:幫農民工討174元用了3年
來源:新京報 發布時間:2015-11-05 10:32:00

佟麗華,1971年生。知名公益律師。大學畢業后從業做律師以來,他一直關注社會弱勢群體,創立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和農民工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在法律援助領域的貢獻,讓他先后獲得“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五四青年獎章”、“全國法律援助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時代巨變的洪流中,堅守初心,猶如傲骨凌霜。唯有守護最初夢想的毅力和勇氣,才是推動國家進步的力量。

2003年11月11日,我們從永安路106號出發,記錄這個國家一點一滴的變化。12年后,我們選擇了30人——他們無論身處喧囂躁動,抑或遭遇時代逆流,均以不變的信念應對萬變的困局。

在歲月的年輪中,他們有快意、有消沉,有對酒當歌、有失意彷徨。在一次次的磨礪中,不忘初心,舉步向前。

在這里,時間是對信念的敬意。

本期人物:佟麗華

佟麗華,1971年生。知名公益律師。大學畢業后從業做律師以來,他一直關注社會弱勢群體,創立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和農民工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在法律援助領域的貢獻,讓他先后獲得“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五四青年獎章”、“全國法律援助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西裝、皮鞋,領帶筆直,坐在律所讀書室舒軟沙發椅中的佟麗華,略顯疲憊。花白的頭發,讓他看起來比實際年齡更顯老一些。

他打趣兒地介紹自己,"我就是個農民。" 他也如是解釋對農民工的天然親近,自己更能體會弱勢群體的苦痛,援助也就順其自然。

對于農民工、未成年人等弱勢群體的關注,也源自年少時的佟麗華,那時他喜歡武俠小說,尤其喜歡喬峰。

  "那時我就想做一名扶危濟困、匡扶正義的大俠。"佟麗華說,現實中,他也并沒有把所從事的公益法律服務歸結為情懷或理想,他開玩笑說,這更像是實現他的"大俠夢",而刀劍就是法律。

請在wifi環境下觀看

請在wifi環境下觀看

律師的"大俠夢"

佟麗華出生在河北青龍縣一個小村莊。包產到戶前,一家人吃不飽飯。考大學時,家里窮,擺不起宴席,放了兩天電影表示祝賀。

大學前,他從未走出過縣城。青龍縣隸屬秦皇島,大學同學問他老家的海鮮好不好吃,他不知道怎么回答,"見都沒見過啊。"

考入中國政法大學時,他懷揣著的,仍是知識改變命運的樸素格言。

1991年9月,佟麗華只身一人來到北京,他帶著一個尼龍袋子,里面是他的幾件衣服和被褥。

佟麗華至今記得,坐在接新生的大巴車上,夜幕降臨,路兩邊燈光亮起,"感覺路途漫長。"當晚的情景與感慨,讓他想起了這些年來在推動兒童權益法等方面的境遇,"道路同樣漫長"。

1995年畢業工作,他來到致誠律師事務所。律所在司法局院子臨界的一排房子辦公。來了新人后,律所把院子里一個彩鋼板倉庫騰了出來,他和幾個新人在正值盛夏,屋頂薄薄一層,熱的像蒸籠一樣。"看不到希望。"

17天后,他出去租房獨立辦公,騎著一輛28車圈的舊自行車,到街上去推銷自己。

在辦理的案子中,他經常遇到這樣一個情況,當事人不懂法,最后把問題搞得越來越糟。他看著心里著急,1998年,佟麗華在政法大學開通了"佟律師法律熱線"。

1999年,創辦北京青少年法律與研究中心,2005年,成立農民工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在更多的人熱議、圍觀青少年保護、農民工維權事件時,佟麗華選擇行動起來。

他說,這可能與他出身農村有關,更能體會弱勢群體的不易。他小時候就很喜歡武俠小說,"那時我就想做一名扶危濟困、匡扶正義的大俠。"

1998年底,擔任致誠律師事務所主任后,佟麗華把律所的方向轉變為職業化的公益法律服務。他并沒有把從事的公益法律服務歸結為理想或情懷,他開玩笑地說,這更像是實現他的"大俠"夢。

  時福茂在2004年加入致誠律師事務所。他和佟麗華的初次見面是在一次青少年保護會議上,"他不說空話,有了想法就去執行,是個不折不扣的行動派。"

公益律師佟麗華:幫農民工討174元用了3年

一個人的力量有限

佟麗華對公益法律服務的關注和努力,引起了一些政府部門的興趣。

1999年初,豐臺團委和司法局領導找到佟麗華,成立了青少年法律援助工作站。這是全國第一家由律師創辦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機構。

為改變以往只提供咨詢的熱線服務方式,以在更多領域開展未成年人普法和維權。他以北京市致誠律師事務所的名義,聯合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共同成立了我國第一家專門以全國范圍內未成年人為援助對象的民間法律援助機構--"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中心開通了兩部熱線咨詢電話,由專職律師進行解答,有時約請未成年人或其父母來辦公室詳細解答。

一對被遺棄在旅館的姐妹,至今讓佟麗華印象深刻,也更讓他體會到幫助未成年人的重要性。

1999年底,一家旅館工作人員撥通了熱線電話,說說一對廣西壯族姐妹,已在他們那兒生活了2個多月了,孩子的親人卻始終沒有露面,希望得到他們的法律援助。

撂下電話,佟麗華和同事立即趕往旅館。在一個地下室里,他們看到了兩個小女孩,一個11歲,一個7歲。

"7歲女孩的無助表情讓我至今難忘。"佟麗華說,他們了解情況后得知,姐妹的母親已去世,父親卻以帶她們出國為借口,把她們帶到北京,后來又說回家取錢,便再無音訊。

佟麗華買了火車票,讓律所一名女律師護送兩個女孩回家,可孩子父親卻始終沒有出現。佟麗華認為,孩子的父親已構成了遺棄罪,于是決定為姐妹倆提供法律援助。

案件引發媒體廣泛關注,一位廣西律師看到媒體報道后,給佟麗華打來電話,愿意幫兩個孩子打官司。最終,兩地律師努力幫助孩子們在南寧找到了姑姑,撫養問題得到了解決。

這讓佟麗華認識到,靠一個人的力量,局限在北京地區,是不能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需要更多不同省份的職業律師參與進來。于是,他向全國律師界發起號召,得到100多名律師響應,表示愿意用自己的業余時間參與工作。

  截至目前,援助中心擁有近30名專職律師,共辦理了350多件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在全國律協和各省律協的推動下,組建了有八千多名律師參與的未成年人保護志愿律師網絡。

公益律師佟麗華:幫農民工討174元用了3年

追求法律自身的理念

除了針對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自稱是農民的佟麗華,也一直在關注有關農民工群體權益的案件。

致誠律師事務所臨街的一間辦公室里,兩面墻上掛滿了大紅錦旗,將近半數已泛白褪色。這些大多是農民工兄弟送來的,他們都曾受到律所的幫助。

來自河北的郭增光,就是其中之一。當初他找到佟麗華時,甚至已經跟10多個工友決定"砍死欠薪的包工頭"。

2001年,郭增光和同村67個村民在北京一工地被欠33735元工資。他們找老板40多次,沒要回一分錢,反倒還挨了一次打。

60多個人3萬多元,每人不到500元,但是佟麗華理解這種絕望,農民工文化程度低,對法律一知半解,維權時往往四處碰壁,"對于在城里打工的農村人,每一分錢都是血汗,尊嚴。"

"你們的事我管定了。" 佟麗華帶著郭增光一起吃午飯,篤定地告訴郭增光,打官司不收一分錢,唯一的條件是不能采取過激行為。

給農民要工錢從來不是一件容易事。官司足足打了三年。

當郭增光去法院拿錢時,包工頭譏諷地說:"忙活了5年,不也就是拿到3萬塊錢嘛!"

"這不僅是對農民工的奚落,更是對法律和制度的嘲弄。"佟麗華說。

討回正義的代價不僅這些。

佟麗華算過一筆帳,有這樣幾個數字:在68名農民工中,郭增光討回的最多,639元,最少討回174元。然而包括交通、住宿等維權費用,卻遠高于拿回來的3萬多。

可是,避免了一次血案的發生,這讓佟麗華終于松了一口氣。

為了引起社會對農民工維權成本的關注,2005年,佟麗華帶領幾名律師走訪十多個城市的農民工,發布了《農民工維權成本報告》。調查的結論驚人,為了索要不足1000元的工資,完成所有程序,農民工維權需要支付至少920元的花費,耗時至少21天,折合誤工損失550元-1050元。

他看到,公益訴訟的路徑并不暢通,大量群體性問題被司法推給了黨委和政府,專職的公益律師數量非常有限。

佟麗華決定,讓律所的律師成為為農民工免費代理討薪訴訟的專職律師。

朋友都勸他慎重入行:那么多幫得過來嗎?是不是走偏了?

  佟麗華不這么想,"作為法律工作者,律師應當追求法律自身的理念:公平和正義。"

公益律師佟麗華:幫農民工討174元用了3年

"看不破,放不下"

10年來,佟麗華創辦的北京致誠農民工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讓超過20萬人的農民工從免費咨詢中直接獲益,而中心直接代理辦結的農民工法律援助案已超萬件。

致誠律師事務所通往二層的樓道墻上,貼著四個紅色宋體大字:"為了正義"。

這四個字,詮釋著佟麗華的情懷,是他為青少年和農名工維權的動力。哪怕在當初不得不賣掉房子還債時,也沒有動搖他開展法律援助的初心。

佟麗華也有苦悶的時候。作為黨代表和北京市人大代表,他不放棄任何一個會議場合,來為青少年和農名工呼吁。

苦口婆心勸說農民工要相信法律、依法解決。他們中的一些人離開了,再沒有了音信。佟麗華總是惦記著,"他們的問題解決了嗎?"有時思考農民工和兒童權益保護問題,徹夜失眠。

他呼吁成立專門的兒童保護機構有10多年了,但是依然沒有下文。他愿意等下去。"澳大利亞呼吁成立一個兒童保護督查員,20年才通過。"他說。

"想找個地方讓自己靜一靜"的佟麗華,來到河北昌黎水巖寺,看見院墻上"看得破、放得下"幾個大字,他想了想,覺得自己做不到,因為腦海中依舊是世間正義與不公平事,想象著實現正義路徑的艱難。

"沒法看破,更放不下。"他說,公益律師的路向來難走,他希望更多的人加入進來。"做公益不能做孤膽英雄,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眾人拾柴才能火焰高。"

新京報記者 范春旭 編輯 甘浩

主題攝影 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佟麗華與新京報12年

佟麗華與新京報(微信公號ID:bjnews_xjb)的交集頗多,多次接受專訪。

2011年2月19日,新京報刊發《要不要“全面禁止兒童乞討”?》,佟麗華在這篇文章中指出,有些兒童確實因生存困境在乞討,如果立法禁止兒童乞討,兒童乞討便是違法行為,要承擔法律責任。“兒童是受害人,是無辜的,需要的是保護而不是處罰。”

十八大會議期間,他向大會提交了一份關于深化依法治國的“萬言書”,并通過新京報闡述了自己提交“萬言書”的種種幕后故事。

同題問答

新京報:你的理想是什么,目前實現了嗎?

佟麗華:我曾出版過一本書,《為了正義》,我的律所也掛著這四個大字。為了正義,在最大限度范圍內實現正義,就是我的理想。

通俗簡單地講,老實人不挨欺負,為非作歹傷害他人的人,受到懲罰。這不是短期之內能實現的,這永遠是一個過程。過去的十幾年時間,我們已經很大范圍內實現了一些正義,但是仍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新京報:讓你堅持下去的動力是什么?

佟麗華:我認為,能夠幫助別人,也讓自己快樂,就是一種良好的人生狀態。沒有人要求我,但是我喜歡這種狀態。

新京報:在事業上你最珍惜的是什么?

佟麗華:這么多年,推動和青少年、農民工相關的事情,一些政府部門,還有我的同事,以及朋友,他們在情感上的共鳴和理解,讓我最珍惜,讓我得到很多支持。

新京報:你的座右銘或者你最喜歡的一句話是什么?

佟麗華:在我《為了正義》這本書上,我寫下過這么一句話:我是一個務實的理想主義者,不會去觀望,也不會停下來彷徨,一切都是可能實現的,只要我們一直努力去做。這是我一直激勵自己的話。

新京報:目前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佟麗華:我從事的公益法律事業,面臨最大的問題是人才。推動公益法律事業發展的時候,能夠找到志同道合,并且有能力、能夠一路堅持下來的人,很難。公益事業的發展,需要一個能能夠吸引和激勵更多人來參與到公益法律事業的環境。還有政策的扶持。

更多精彩資訊>>>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