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P供圖
資料圖片
從全國、江蘇以及南京的統計數據來看,肺癌都是第一大致死癌癥。如何對付這個癌癥呢?昨天,《中國原發性肺癌診療規范2015版》解析中國行項目南京站活動,在江蘇省人民醫院舉行。專家告訴記者,雖然這是針對醫生進行的一次專業宣教活動,但是對于公眾來說,同樣需要了解一些關鍵的信息。相比之前的2011版診療規范,肺癌診療上有了新的規范和補充。比如,CT能“看”到更早期的肺癌,體檢時,有條件者可選擇CT。
從預防的角度來說,專家告訴記者,霧霾嚴重的時候,最好能戴口罩。對于肺癌的誘因來說,霧霾的影響或許要比煙草更大。通訊員 劉春燕 吳倪娜 現代快報記者 劉峻
診療新規
1
CT比胸片敏感4-10倍
胸片能發現早期肺癌?過時了!
CT比胸片敏感4-10倍
年底體檢,很多單位都是習慣去做一次胸部X線檢查。2011版診療規范中定義“胸片是早期發現肺癌的一個重要手段”。但根據現有證據,這個說法過時了!胸片其實是難以發現早期肺癌的,大部分患者都會被漏診。
江蘇省人民醫院腫瘤科主任束永前教授指出,新一版規范強調胸部低劑量CT在肺癌篩查和早期診斷中的重要性。CT發現早期肺癌的敏感度是常規胸片的4-10倍。診療規范認為CT檢查“能夠顯示許多在X線胸片上難以發現的影像信息,可以有效地檢出早期周圍型肺癌,進一步驗證病變的部位和范圍。也可鑒別其良、惡性,是目前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影響手段。”
2015版診療規范還建議,有條件的應定期進行六項肺癌腫瘤標志物檢查,包括癌胚抗原(CEA)、鱗狀細胞癌相關抗原(SCC)、細胞角質蛋白21-1片段(CYFRA21-1)、癌抗原125(CA125)、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和胃泌素釋放肽前體(ProGRP)。
2
靶向治療前得先檢測基因
不做基因檢測就吃藥?不允許!
靶向治療前得先檢測基因
對很多晚期肺癌患者來說,分子靶向藥物,往往是“絕處逢生”,該藥可以抑制腫瘤生長,甚至縮小腫瘤面積。束永前教授說,統計顯示,目前只有20%-40%的患者會做基因檢測。也就是說,現在很多醫院或者患者,往往都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直接吃分子靶向藥物。
新規范要求,在實施靶向治療前,一定要檢測基因突變。有些人不檢測基因突變就使用靶向藥物,這是不對的。患者進行基因檢測才能決定是否屬于獲益人群,如果沒有基因突變,靶向治療就不會有什么效果,反而有害。
“有的人明明不是基因突變,卻亂吃分子靶向藥物,結果肺癌沒有好,反而肺部纖維化,有的出現皮疹以及腹瀉等嚴重不良反應。”束永前說,這樣,病情更加復雜,讓治療復雜化。
如果做了基因檢測,藥用對了,往往很有效果。束永前說:“我有個病人,晚期肺癌,原來只有11個月生命,現在已經快11年了。生存期這么長,雖然也比較少見,但是也說明這個藥對于改善病人生存率來說,是有積極意義的。”
3
醫生須遵循新版診療規范
開刀、化療還是吃藥?按規矩來
醫生須遵循新版診療規范
專家告訴記者,《中國原發性肺癌診療規范2015版》相當于一把肺癌治療的尺子,你得按規矩來。“很多醫院之間的治療方案不一樣,甚至科室之間的意見也不統一,讓患者也無從選擇。”專家告訴記者,有了規范后,醫生可以按規范來操作。“比如,現在開靶向藥物,是需要一定資歷的專業醫生簽章的。如果濫開靶向藥物,超越了規范,那么可能以后就會取消這位醫生開分子靶向藥物的權力。”
專家告訴記者,雖然有了規范,但在實際操作時,有時還有一定的復雜性。比如,PET-CT以往并未推薦使用,而新規范認為,現在在具備該機器設備和經濟條件滿足的情況下是推薦使用的。該檢查是肺癌診斷的最佳方法。不過,該項檢查費用比較昂貴,在南京,一次大概需要7000元。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檢查手段的應用。
了解肺癌
癥狀:
誘因:
早期可能沒有明顯癥狀
規范指出,肺癌的臨床表現如下:早期可無明顯癥狀,當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常出現以下癥狀:刺激性干咳、痰中帶血或血痰、胸痛、發熱、氣促。當肺癌侵及周圍組織或轉移時,可出現轉移部位的相應癥狀,如侵犯喉返神經出現聲音嘶啞;侵犯上腔靜脈,出現面、頸部水腫等上腔靜脈梗阻綜合征表現等。
當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可出現原因不明、久治不愈的肺外征象,如杵狀指 (趾)、非游走性關節疼痛、男性乳腺增生、皮膚黝黑或皮肌炎、共濟失調和靜脈炎等。
誘因:
霧霾影響或比煙草更大
束永前告訴記者,肺癌是一個多因素導致的癌癥,煙霧、遺傳、職業病史等等,都是誘因。
從目前研究來看,PM2.5形成的霧霾,是肺癌重要的誘因之一。雖然目前尚沒有更權威以及細致的研究表明,PM2.5霧霾吸入后,經過累積,究竟在哪一個“節點”會直接導致肺癌,但是以他個人來看,霧霾的影響要比煙草更大。
“這是因為PM2.5顆粒更小,更容易直接進入肺泡。”束永前說,當霧霾天氣嚴重的時候,還是要建議大家做好個人防護,戴口罩。
有此一說
肺癌曾因多發生于男性,在世界上被稱為“男性癌”。但近幾十年,女性肺癌發病的增長速度已快于男性,在昨天南京軍區總院舉辦的金陵肺癌論壇上,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肺癌多學科綜合診治中心主任宋勇說,相比較男性而言,女性更容易成為吸煙以及廚房油煙的受害者,這可能和雌激素有一定的關系。
通訊員 高銘華 現代快報記者 安瑩
女性更易成為
吸煙和廚房油煙的受害者
可能和雌激素有一定關系
女性成肺癌高發新群體
以前,提到肺癌,在醫生的印象里,十個有九個是男的。但如今,肺癌診室頻頻見到女性。“女性成了肺癌高發的新群體,目前肺癌發病的男女比例為6:4。”宋勇說,近年較多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女性吸煙患肺癌的危險性大于男性。女性對煙草致癌化合物更敏感,受到的傷害更大,相同暴露情況下,女性比男性更易患肺癌。這可能與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較高而促進肺癌進展有關。
大多數女患者都不抽煙,怎么也患上了肺癌?宋勇教授認為,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因素。第一個,女性被動吸煙的發生率高,尤其是在中國,中國是世界第一大煙民國家,相當一部分人,在家庭、在密閉的環境中抽煙。而在西方國家,這是不可能的,只要有天花板的地方都是不能抽煙的。其次,中國家庭中,多數女性是“家庭煮婦”,廚房油煙也是禍首之一,烹飪產生的油煙中有多種化學物質,其中包括苯丙芘、揮發性亞硝胺、雜環胺類化合物等致癌物。
高危人群最好每年篩查
宋勇表示,統計他們科接診的肺癌病人發現,直接與吸煙有關的鱗癌和小細胞肺癌患者占到了30%-40%,而這部分肺癌者中,90%的人是重度吸煙者。
肺癌在早期往往沒有任何癥狀,早期發現也是提高肺癌生存率的最好方法。為此,宋勇提醒,研究發現,吸煙達到20包年的人是肺癌的高危人群,所謂20包年就是每天一包煙吸了20年,或者每天兩包煙吸了10年。這類人群,要每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檢查。除此之外,戒煙依然是預防肺癌的重要方式,任何時候戒煙都不晚。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