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營新區是國務院批準規劃的魯甸8.03地震災區3個重點集鎮之一,計劃總投資1.11億元,規劃建設征地260畝,目前學校、醫院、敬老院、集貿市場等公共服務設施和178戶民房重建已全面完成。伴隨著小營新區受災群眾喜遷新居,巧家縣民房恢復重建工程目前已全部結束,16790戶恢復重建戶陸續搬遷入住新居。
2014年8月3日,云南魯甸發生6.5級地震,緊鄰震中的巧家遭受重創。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時間緊迫、任務繁重,其中民房需要修復加固的達76805戶、民房需要重建的達16790戶。為打贏民房恢復重建這場攻堅戰,巧家明確了“不讓一戶恢復重建戶掉隊”的目標,派出1886名“八包八保”干部駐村入戶,幫助災區群眾恢復生產、重建家園;開通“綠色通道”,協調企業在災區開設鋼材、水泥等建材銷售點106個,設置砂石料場、磚生產點130個,并嚴把建材經營戶主體準入關、建材質量關,適時干預建材銷售價格、規范建材運輸價格,協調金融部門落實信貸優惠政策,積極倡導受災群眾自力更生、親鄰互助,有效化解了重建建材需求量大、受災群眾資金壓力大、重建工作勞力缺乏等難題。同時,按照“決不撂下一個貧困戶”的要求,對全縣4982戶“三無”人員、“五保”戶、殘疾人、孤兒等特殊困難重建戶,統一規劃設計住房戶型,分別墊付1萬元啟動資金,對460戶重點特困戶每戶補助1噸水泥,采取統歸代建、統規自建、委托代建、聯戶共建、互助幫建、干部援建等舉措保證按期開工、順利完成重建任務,目前4982戶特殊困難戶已全部搬入新居。
巧家境內山高坡陡,多數受災群眾居住于海拔1800米左右,能否溫暖過冬成為地震發生后的最大難題之一。為實現“不讓一名受災群眾受凍挨餓”的目標,該縣在上級政策未明朗之前,不等不靠,率先啟動民房恢復重建工作,對海拔較高的村組實行“物資發放優先、核災查災優先、民房重建啟動優先、建材物資保障優先、技術施工人員優先”,加快民房恢復重建進度,引導受災群眾在災后第一個春節前完成一層主體工程并搬遷入住溫暖過冬。據該縣恢復重建指揮部統計,在災后第一個春節前夕,全縣14000余戶重建戶完成了第一層樓房的主體工程,其中搬入新居的多達10000余戶。同時,認真落實各種救助政策,加大對高寒山區特困群體的幫扶力度,及時做好糧食和御寒保暖物資的調運、儲備和發放工作。截至目前,巧家縣共發放大米24.55萬公斤、食用油9820桶、毛毯4910床、棉大衣9820件,有效確保了受災群眾安全溫暖過冬。目前又儲備了大米60萬公斤,食用油4.7萬桶,用于2016年元旦、春節期間因災生活困難群眾幫困送溫暖。
為確保受災群眾建好房子還能致富,巧家縣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災區發展振興的根本舉措,注重資源的整合、發展方式的轉變、經濟結構的調整,采取領導分工包抓、部門督促實施、項目進展通報等一系列制度,與扶貧攻堅“掛包幫”“轉走訪”相結合,按照“因地制宜、因戶制宜、因人制宜,一戶一策”的原則,引導災區群眾感恩社會、自力更生,大力發展花椒、核桃、畜牧等特色種植業和養殖業,用勤勞的雙手脫貧致富。
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奮戰,截至25日,巧家縣16790戶恢復重建戶民房全部完工通過驗收并陸續搬遷入住,76805戶民房修復加固全部完成;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生態環保、災害防治、特色產業等項目有序推進,其中47所板房學校和9所板房醫院拆除重建全面完成,7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示范點項目主體工程全部完工,修復受損水利設施4650個。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