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大學生無法辦理信用卡,眾多小額貸款公司和網絡借貸平臺看中了這塊市場。12月21日,記者在南昌多所高校采訪發現,校園內張貼了大量貸款廣告,大學生想貸款很容易,只需要提供身份證和學生證就可以,少的可以貸款幾千元,多的甚至可以貸款十萬元。有大學生由于貸款后無法償還本息,反而成為貸款公司的業務員。
案例一:女生還不起貸款成貸款公司業務員
南昌某高校大三學生小周最大的愛好是旅游,為了在今年“十一”期間外出旅游,9月底,她打通了貸款公司在校園內張貼的電話,成功貸款2萬元。“去了重慶、成都、深圳,全程高鐵,加上沿途買了不少東西,2萬元錢很快就花完了。”小周說,旅游結束后,才感受到了還款壓力。
“每個月要還1500多元,但我一個月的生活費也才2000元左右。”小周說,由于逾期未還款,她很快就接到了貸款公司的催款電話。
為了還貸款,小周最后成了貸款公司的業務員,在校園拉業務,賺取提成和手續費。
案例二:在校大學生貸款賭博
去年11月份,江西一高校大四學生小韓,因為在緬甸賭博欠款,被一家賭場拘禁,最終經南昌警方和云南警方聯手介入,才得以平安回國。
小韓從小就愛賭博,在校期間不僅輸光了兩年的學費2.2萬元,他還偷取同學的身份證在非法財務公司作保貸款。為了還款,小韓欺騙父母說是做生意“虧了本”。
就在父母千辛萬苦幫他還清賭債后,小韓竟跑去深圳暢游了一番,花費了數萬元,還通過網購分期付款購買了一部蘋果5S手機。
嚇人:利息遠高于銀行 還要收十多個點的手續費
在南昌大學前湖校區、江西財經大學、南昌航空大學、江西科技師范大學等多所高校校園內,記者均發現了大量小額貸款公司和網貸平臺的廣告。大部分廣告提到,學生只需提供學生證、身份證、銀行卡,就可以貸款,貸款金額從幾千元至數萬元,有2家公司甚至稱可以貸款10萬元。
21日上午,記者聯系上一家貸款公司,自稱是在校大三學生,想貸款2萬元去旅游。對方表示,每月利息為7厘,但收到錢后要交10%的手續費,所有貸款必須在畢業前還完。
貸款為什么要這么高的手續費?對方笑道:“我們是中介公司,給你放款的是消費金融公司,利息是他們收的,手續費是給我們的。”
2萬元錢不是小數目,還不起怎么辦?“催款的事情不歸我管,消費金融公司有專門的人催款。”對方表示,如果學生無法償還貸款,消費金融公司會通知學生父母,并收取一定的滯納金,如果還是無法還款,則會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
隨后,記者來到位于經開區的一家名為“信和助學基金”的貸款公司,稱是大三學生,想和幾名同學貸款4萬元到外地旅游。
“你是本科生,4萬元我們可以貸給你,但由于金額比較大,成本比較高。”該公司一名客戶經理表示,月息要1分5,同時要收15%的手續費,“也就是說,4萬元錢你拿到后,先給我們6000元,然后每個月還本息就可以了”。
說法:借貸公司打法律擦邊球 不好明確是否違規
貸款公司動輒向大學生收取十余個點手續費,利息也比商業銀行高得多,是否屬于違法違規行為?
江西民信律師事務所李旺律師表示,最高人民法院從今年9月1日起對民間借貸施行新的司法解釋,其中明確提到,民間借貸年利率24%以內的受法律保護,超過36%為無效。
記者粗略算了一下,如果算上十幾個點的手續費,很多發放給大學生的貸款,實際年利率都超過了36%。對此,南昌市金融辦金融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民間借貸公司可能會把手續費算到綜合成本里面,并不一定會寫入合同,他們和大學生簽訂的借款合同里只明確年利率,等于打了一個擦邊球,暫時還不好明確界定是否屬于違規。
聲音:不宜過分開發大學生信貸業務
其實,多年前銀行向大學生發放信用卡,就因為爭議不斷且暴露出了風險而被叫停。
南昌一家商業銀行信用卡部的郭經理告訴記者,大學生確實有一定的超前消費意識,但大學生大多不具備還款能力,真正還款者往往是學生父母。“我覺得要加強大學生的理財教育和消費觀念引導,同時也不宜過分開發大學生信貸業務。”
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市場上確實有不少小額貸款公司,把大學生作為重點客戶群體,通過虛假宣傳誤導,使他們背負高額的利息,以牟取高額利潤,相關部門對此應該進行規范,并對變相違法違規行為予以打擊。
文/江南都市報記者廖濟堂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