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大盤呈現強勢震蕩,截至收盤,滬指收于3651.77點,漲0.26%;深成指收于13139.13點,漲0.85%。兩市成交8674億元,比周一的9428億元略有萎縮。
盤面上,建材、食品加工、國產軟件、零售等板塊漲幅居前,鈦白粉概念暴漲;銀行、旅游、白酒等板塊跌幅居前。除昨日上市新股外,兩市漲停個股89只,其中滬主板29只、深主板21只、中小板23只、創業板16只。兩市漲幅超5%個股有210只,跌幅超5%的個股有6只,跌停個股僅1只。
本周是年前最后一個完整的交易周,無論基金排名戰還是機構重倉股做市值,都到了最后的沖刺階段,因此本周基調就是大盤震蕩向上、個股分化。具體原因如下:
第一,滬指站上年線的可能性大。自12月14日上證指數出現長陽反轉以來,K線組合顯示主力沖關意圖明顯。股指步步為營,成功回補前期缺口后逼近年線,年線被視為中長線行情的分水嶺,這一帶多空雙方必會有一番爭斗。從權重股每到關鍵時期就會有所表現來看,股指后期站上年線的概率越來越大。
技術上看,滬指走出四連陽,本周一的長陽收復了上周五的長上影線,周二“T”型整固,使上方年線壓力逐步得到消化,5日線已上穿30日線,均線系統在向多頭排列演變。5日線己成為短線的支撐,KDJ線向超買區運行,短線上方壓力重重,但MACD紅柱第二根開始加長,短線仍有反彈要求。總體來看,大盤有進一步上行的趨勢。
第二,券商、地產股成A股上漲主要動力。昨日,權重股盤中分化,銀行走低而券商和地產走高。券商主要受益于注冊制的推進預期。而地產股受多重利好因素推動:一是近期的險資舉牌導致的板塊效應,險資青睞房地產上市資產;二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政策支持房地產去庫存化;三是地產股輻射力強,如昨日建材板塊出現大漲,同力水泥、三峽新材、南玻A、北新建材等4股漲停,方大集團接近漲停,塔牌集團漲8%,萬年青、福建水泥、納川股份、西藏天路、嘉寓股份等漲幅均較大。
第三,年末正效應點燃做多熱情。年末效應有正效應與負效應之分。所謂年末負效應,主要是年末資金面緊張。不過,央行對繼上周五通過MLF釋放千億資金后,公開市場操作仍不溫不火。有分析人士指出,央行12月連續通過MLF操作釋放流動性,顯示央行維持適度流動性的意圖,盡管這降低了短期內降準的可能性,但卻加大了明年年初貨幣寬松的預期。
值得關注的是,剛出爐的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1月末,新增人民幣貸款已經超過11萬億元,已刷新2009年以來的歷史記錄。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房地產業、交通運輸業及批發零售業是新增貸款投向的4大領域。
其實,投資者眼里的年末正效應,主要是機構行為偏向做多。有投資者認為,指數短期的活躍是源于權重股的頻頻異動,表面上是萬科大股東爭奪戰激發了其他藍籌股被舉牌的效應,而背后更多的可能還是機構重倉股年末做賬,這也讓股指處于相對安全的態勢。
目前距離2015年收官只有7個交易日。從最近幾個交易日的盤面情況來看,險資舉牌帶動權重股的走強,拉升指數上行的同時也激發了市場活力,加之目前打新熱潮由于中簽率低下,出現一定程度的退潮,因此,指數震蕩上行仍是主旋律。但后市向上的力度與空間將取決于成交量的放大幅度。(記者湯亞平)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