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徐金忠
Wind資訊數據顯示,上周兩市共有130多家上市公司接受了機構調研,部分熱點行業和熱點公司則是迎來多家機構的同時調研。在年末,機構密集調研上市公司,既是發掘年末機會,也為布局明年的市場。
公私募人士在接受采訪時認為,在四季度的最后一個月,在抓住年末投資機會,如業績超預期、高送轉預期、并購重組等之外,布局跨年度和持續性熱點,并尋找潛在的主題性投資機會等,也成為機構投資者現階段的重要任務。
年末忙調研
近期,基金機構調研上市公司的熱情似乎隨著公募基金年終排位戰、私募基金年末交出成績單等而不斷高漲。上周,兩市共有130多家上市公司接受各類機構調研。其中公募基金在年末銳意進取,如精功科技、勝利精密、三力士、浩云科技、廣宇集團等迎來了華商、東方、興業、博時、中歐、華夏、南方等多家基金公司的調研“大軍”。同樣,私募基金在進入12月以來也已經調研多家上市公司,而在11月,私募調研上市公司更是密集。
每到年末,機構的調研活動都會進入繁忙期,今年,機構似乎更感覺到了密集調研、發掘投資機會的壓力。“近期,調研上市公司的壓力不小,其中出現的情況也不同于以往,因為在今年年中出現了市場大漲和非理性下跌的過程,而后到了四季度,市場又出現較快速的企穩回升。在這樣的背景下,對上市公司的價值發掘與預估、對熱門行業真實價值的發現等等,都經歷了劇變。在四季度集中調研上市公司和熱門產業,也是重新找回市場感覺的過程。”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上述人士的觀點,也在接受調研的上市公司一方得到印證。“整體感覺機構對市場的認識隨著今年年中的劇變已經發生了改變,在與機構投資者的接觸中,審慎樂觀的態度占據主流。另外,在調研中,他們更關心企業的真實業績、未來的發展規劃等,對公司所具有的熱門概念等,則不如上半年那樣狂熱了,而是回歸更為理性的狀態。”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部門人士表示。
“透風”持續熱點
粗略觀察11月以來的機構調研軌跡可以發現,在經濟轉型、市場風格變化等影響下,機構投資者對中小創公司保持很高的關注度,中小創公司背后的業績提升、資本運作預期等成為市場矚目的機會所在。另外,一些政策支持明確、市場潛力充分的行業也成為年終機構追逐的熱點。元普投資董事長兼投資總監張強認為,當前可以關注的題材非常多,在中央大力推進供給端改革的前提下,題材的輪動可能會非常明顯。
但同樣,在今年的年末,也存在著很多不確定因素,如國內外貨幣政策、年末市場流動性需求等等。“對于公募基金來說,年末在保證不出現其他大問題的情況下,適當沖刺是為了年終排名,但是不得不說,今年年終面臨的情況確實復雜,所以以我們公司的風格來講,還是求穩為主。近期密集外出調研,大多數時候也是多看少動,為以后的戰略布局做前期研究。”前述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機構多對具有長期優良前景的行業和題材保持著樂觀,近期的機構調研也透露出這樣的信息。在12月以來機構調研的上市公司中,影視娛樂、專用機械、計算機通訊等行業內公司成為機構重點關注的對象,這也折射出機構眼中的跨年度、持續性機會所在。
張強認為,計算機、傳媒、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等擁有持續的投資邏輯。其中,計算機行業擁有非常多的可投資主題,包括互聯網金融、大數據、虛擬現實等等。其次,今年是傳媒大爆發的一年,電影票房率屢屢刷新高、IP付費模式打開互聯網傳媒想象空間等等,傳媒行業的發展有望持續。12月以來,多家私募頻繁赴傳媒行業上市公司調研,如華錄百納共有淡水泉投資、展博投資、星石投資等15家私募機構調研,時代出版也接待了朱雀投資、博道投資、弘尚資產等6家私募機構的調研。另外,短期內取消限購、送牌等對應的牌照利好將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重要推手,后續充電基礎設施的大幅完善、新能源汽車性價比的持續提升,是新能源汽車平民化、商用化進程的關鍵,在此帶動下,鋰電池產業也應當有不俗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