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銀行年末攬儲均會使得理財產品收益走高,但今年,這一現象遲遲未現,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跌破5%。360發布報告顯示,11月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23%,較10月下降0.13個百分點,理財收益連續八個月下跌并再創兩年新低。其中,保證收益類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3.51%,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3.59%,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58%,均出現下跌。
今年以來,受央行降息、宏觀經濟基本面等因素綜合影響,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持續走低。考慮到經濟下行壓力猶在,專家預測,央行仍有進一步下調利率的空間,不排除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進一步下行的可能性。
在銀行理財產品收益走低的情況下,一批具有門檻低、收益高、風險較低等優勢的票據理財產品受到越來越多投資者青睞。前不久,阿里、淘寶、新浪都推出過年化收益率高達8%甚至接近10%的票據理財產品,銷售十分火爆。
崇安資本董事長傅鴻璋分析,票據理財之所以受追捧,首先在于其安全性較高。其以銀行剛性兌付的承兌匯票為核心,銀行承兌匯票到期后由銀行無條件兌付,只要銀行不破產就一定能拿回本息;其次,票據理財產品收益相對高,年化收益率普遍在6%以上,遠高于市面主流理財產品的收益水平。
不過,業內人士提醒,票據理財并非完全沒有風險,除持有人違約風險外,還存在克隆票、延遲支付等風險。(記者陸綺雯)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