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杭州12月19日電(記者魏董華王政)因為被選為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會址,烏鎮不再僅僅是一個發展旅游經濟的浙江水鄉,而是在轉型成為互聯網企業的搖籃。
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舉辦前一周,中國首家互聯網醫院在烏鎮掛牌成立。該醫院與全國1900多家重點醫院建立信息系統連接,匯聚了20萬名醫生資源的互聯網醫院,為民眾提供以復診為核心的在線診療服務。
據了解,自去年11月起至今,已經有20余家互聯網企業進駐烏鎮。烏鎮分管工業副鎮長陳東旭表示,作為一個農業人口將近90%的農業小鎮,烏鎮正在打造互聯網小鎮經濟。
陳旭東說,烏鎮互聯網小鎮經濟的概念是基于浙江省政府倡導的“特色小鎮”建設,目的是推動全省的經濟轉型升級和城鄉統籌發展。
同日本大田、德國巴登、印度班加羅爾等地一樣,中國有許多“塊狀經濟”帶。地處吳越的浙江就有許多歷史延綿的特色產業,義烏小商品、寧波制筆、余姚塑料、諸暨珍珠、紹興紡織……過去十幾年浙江塊狀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是“誰都能賣、什么都能賣、賣什么都賺錢。”浙江省發改委副主任翁建榮說。
然而隨著世事變遷,不少行業都出現了萎縮。“正在消解的人口紅利和資源優勢、持續低迷的外需讓曾經一度輝煌的浙江‘塊狀經濟’不得不面對日漸消退的競爭力、影響力。”翁建榮說。
有“世界襪都”之稱的浙江諸暨大唐鎮,年產襪量占全世界70%以上,相當于每年要為世界上每個人生產4雙襪子。然而,當這些“大唐制造”的襪子出現在世界各地的商場、超市時,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出生地”。
一雙襪子折射出浙江塊狀經濟的痛點:代工能力強,但缺乏核心技術、創新設計,品牌“叫不響”。
從早年松散扎堆式聚合,到發展成嵌入式的產業集群,如今這些經濟帶正在慢慢向集創意、創業、投資于一體的“小鎮經濟”轉變。浙江省省長李強在去國外考察后對國外特色小鎮留下深刻印象:歷史文化深厚、產業特色明顯。
“比如硅谷、依云、達沃斯、格林尼治,體量不大,但是很精致、富含文化韻味,產業處在高端,富于競爭力和知名度。”李強說,浙江很多塊狀經濟有這個潛質,創建特色小鎮就是牽引他們升級轉型。
據了解,浙江省計劃創建100個省級特色小鎮,目前全省首批37個省級特色小鎮名單公布,一些小鎮已經投入運行。
一根探針在果蔬、果汁、玩具等表面探測5秒,就能檢測是否含有毒物質;現鈔智能管理系統在點鈔瞬間能夠顯示每一張鈔票之前的流通渠道……這些聽起來很神奇的技術,都來自杭州之江的云棲小鎮——中國首個云計算產業生態特色小鎮。
目前,在這個規劃3.5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已落戶各類涉“云”企業180余家,2014年實現涉“云”產值10億元以上。
與云棲小鎮一樣,浙江的不少特色小鎮一開始就瞄準互聯網產業高端,承接“互聯網+”、云計算方面的創業創新。阿里巴巴西溪園區邊上的夢想小鎮、玉皇山南的基金小鎮、富春江畔的富春硅谷小鎮……來自天南海北的創業者、大學生、創投基金、孵化器都在這里集聚。
同時,一大批脫胎于塊狀經濟搶占優勢產業中高端的制造業小鎮也在涌現。海寧的皮革時尚小鎮、黃巖的智能模具小鎮等都是立足于當地的優勢產業,在新的平臺上引入代表產業高端的研發、設計、時尚等高附加值的產業環節,改變原有塊狀經濟重生產輕設計、重數量輕品質、重代工輕品牌的問題。
“特色小鎮以其產業獨特、服務優質吸引創客集聚,讓涌動的眾創項目落地生根,反過來助推小鎮馳名中外。”翁建榮說。
翁建榮表示,過去勞動密集型經濟形態被“資本+人才”取代;過去“塊狀經濟”形態被“夢想小鎮”“基金小鎮”等一批創新型經濟單元所取代;過去扒火車、睡地板、跑市場的浙商創業者,正被邊“路演”邊吸引“天使輪”投資的新生代浙商所取代。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