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斥資幾百億且已事實成為第一大股東的寶能系,萬科創始人王石坐不住了。在寶能系持股比上升到了22.45%后,萬科的“反收購計劃”正式啟動:18日中午,萬科申請停牌,稱正在籌劃股份發行,用于重大資產重組及收購資產。分析認為,這可能意味著萬科拋出了定向增發式的“毒丸計劃”。
另有消息指,王石18日已經帶領萬科一眾管理層展開一系列行動。17日,萬科總裁郁亮已先親赴華潤置地商談。此舉可以理解為,萬科正尋找“小伙伴”反擊寶能。
這種“關起城門等待援軍”的戰術,如果萬科半年都不復牌,資金成本高且加了杠桿的寶能系,能不能扛得住也就難說了。
股東爭奪戰
寶能成功“上位”
“寶能系”舉牌圍獵萬科,被認為是一次有預謀的“入侵”。從6月份起,前海人壽和鉅盛華累計分7次買入萬科A,前后斥資數百億資金。其中,在今年6月份,前海人壽買入萬科A股2.05萬股。不過,隨后前海人壽賣出8800股,因此并未被市場所留意。其后7月份至8月份,前海人壽和鉅盛華又連續3次舉牌,將所持萬科股份增加至15.04%。
12月6日,萬科A發布公告稱,接到深圳市鉅盛華股份有限公司的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鉅盛華及前海人壽合計持有公司A股股票22.11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0.008%,取代華潤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鉅盛華12月11日買入7860萬股萬科H股,至此,鉅盛華及前海人壽合計持有萬科24.81億股,占萬科總股本的22.45%。
萬科“毒丸計劃”
在“寶能系”持股比例不斷提升、日漸坐穩萬科大股東位置之際,12月17日晚,萬科創始人王石選擇對寶能系實際控制人姚振華下“戰書”:不歡迎寶能成為萬科的第一大股東。媒體曝光王石內部會議講話,王石對“寶能系”提出諸多質疑,并明確表態“不歡迎”,最重要的理由在于,“‘寶能系’信用不夠,能力不夠,運作太激進,不守規則,會毀掉萬科”。
18日早晨,寶能集團發布公開聲明,疑似針對王石講話作出回應,稱集團擁有數千億資產,服務數千萬客戶,在業界享有良好聲譽,并表示“集團恪守法律,遵守規則,相信市場的力量”。
18日午后,萬科便選擇停牌籌劃股份發行。市場人士預測,萬科此次籌劃重組極有可能是針對“寶能系”的股權爭奪,也極有可能是施行“毒丸計劃”。
“毒丸計劃”即股權攤薄反收購措施,目標公司向普通股股東發行優先股,一旦未經認可的一方收購了目標公司一大筆股份時,其他所有的股東都有機會以低價買進新股。這樣就大大地稀釋了收購方的股權,繼而使收購變得代價高昂,從而達到抵制收購的目的。
郁亮親赴華潤
對于萬科的反擊,業內分析有兩種可能性:一是公司增發新股稀釋寶能股權,因寶能已經使用了杠桿,能夠再度調用資金有限;二是向其余股東增發,例如向原有第一大股東華潤定向增發以提高其持股比例。
據報道,王石18日已經帶領萬科一眾管理層展開一系列行動。而在17日,郁亮已先親赴華潤置地商談,具體細節尚不詳。
在王石的講話中旗幟鮮明地表示:接受華潤,不能接受寶能。而值得注意的是,原來的萬科第一大股東——華潤集團對媒體詢問的官方口徑,一直是“對系列股權變更事宜不予置評。”截至目前華潤并未一同停牌。
據了解,華潤集團恐難以再增持萬科。目前華潤持股比例已被“寶能系”甩開7.16%。
未經證實的消息顯示,據說萬科擬定向三家央企增發。
五大焦點
隨著寶能系一舉拿下萬科第一大股東寶座,萬科管理層反擊序幕隨即拉開。18日午后萬科停牌籌劃股份發行,可能拋出所謂的“毒丸計劃”。雙方博弈中,寶能系狙擊目標為何選中萬科?目的是否為控制董事會?層層的杠桿融資以小博大風險幾何?雙方爭奪將如何演變?
為何選萬科?
縱觀近年財報,無論從銷售額和市值上看,萬科均是地產行業當之無愧的的標桿。但二級市場上,萬科A在2013年、2014年市值卻長期處于千億水平附近,2014年股價最低時甚至一度逼近凈資產。即便2015年牛市之后,萬科市值也僅在1500億附近水平,成為地產板塊乃至整個A股價值洼地之一。這成為寶能系、安邦等覬覦對象。
此外,在此次寶能系“入侵”前,雖然萬科也有華潤這個大股東坐鎮,但實際上華潤在萬科更像是一個財務投資者,可以認為萬科的股權比較分散,并不存在具有實際控制權的大股東,萬科的實際控制人是王石和郁亮帶領的萬科職業經理人團隊。這給外部資本搶奪大股東地位提供了可乘之機。
杠桿融資風險幾何?
從此次寶能系旗下鉅盛華給深交所的回函可以看到,鉅盛華在11月27日至12月4日期間收購萬科股票,共動用了約96.5億的資金量,而其中鉅盛華直接出資的只有約32.2億元,其余的64.3億元來自于優先級委托人的出資。為了此次舉牌,鉅盛華使用了3倍的資金杠桿。而據計算,連同前海人壽持股部分,寶能系連續舉牌萬科所動用的資金總額高達220億元。
然而據鉅盛華的財務報告顯示,截至今年10月底,其賬面上現金約22億元,營收4.2億元。有市場人士指出,如果根據回復函中支出的資管計劃份額凈值0.8元設置為平倉線的話,則意味著若萬科股價下跌超20%,鉅盛華則有著被平倉的風險。
搶籌萬科意欲何為?
從7月首次舉牌至今,寶能系一直未公開其持有萬科的目的。市場比較一致地認為,其搶籌萬科的目的絕對不是財務投資那么簡單。
近一兩年,險資大舉布局地產股儼然已成為一種“潮流”。一位曾對房企實施舉牌的險資負責人曾表示,萬科等國內大型房地產商對險資而言的確具有吸引力,是金融板塊的重要載體和橋梁,險資可大筆投資實現資源配置,也可借機培育養老地產產業,還可以對接高端客戶,可謂益處多多。
不過,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的一位私募人士指出,寶能系并不是專業的住宅開發專家,對接管萬科水平和能力估計不如萬科現有團隊,其搶奪大股東之后更有可能是兩重目的,“如果股權爭奪戰繼續導致股價往上走,可以逐步退出賺一把快錢,如果短期不能全身而退,就以萬科的股票繼續作抵押進行融資,然后選擇新的對象復制此次狙擊萬科的模式。”
據估算,寶能系所持萬科股份的總市值已高達500.88億元,在前三次舉牌買入相對低價的背景下,它的賬面浮盈已超過100億元,如此盈利規模在A股歷史上已屬罕見。
博弈將會如何演繹?
面對兇悍的寶能系,萬科籌劃啟動所謂的“毒丸計劃”。王石的友軍將以目前市場價一半左右的價格增持。而寶能系只能在市場上高價購買。而且股票一停牌,連買的資格都沒有了。有分析認為,寶能系的資金成本很高,加了杠桿,如果萬科半年都不復牌,不知道他們能不能扛得住。不過有分析認為,萬科啟動“毒丸計劃”也還面臨兩大難題,其一是定向增發方案能否通過股東大會審議,畢竟鉅盛華已擁有大股東的話語權,萬科需要聯合其他中小股東共同推動該計劃的執行;另外,萬科此次能否找到合適且資金實力雄厚的參與定向增發認購者,即使萬科需要為此付出不菲的代價。
此外,萬科第三大股東安邦保險短時間買入了5.5億股,占了萬科約5%的股本。目前寶能系持有的股權約是22.5%,華潤和萬科共持有19.37%(華潤15.23%,萬科高管4.14%),如果雙方爭執起來,安邦的態度會對整個局勢起關鍵作用。
不過,也有分析稱,前海人壽還有1200億“子彈”。截至2015年9月底,前海人壽的資產超過1260億元。據分析,寶能系的手里現在還有100多億現金。
王石為何拒絕寶能?
萬科一直沒有絕對控股和實際控制人,但有相對控股,無論大股東是誰,管理層仍有積極的發言權。
事實上,以“寶能系”目前持股比例“推人入閣”并不存在太大問題,關鍵在于萬科現有團隊會否繼續主掌大局。鑒于寶能系目前持股比例尚不足30%,因此中小股東的態度也可能改變事件格局。
正因為此,在王石的內部講話中,將中小股東和公司管理層緊緊“捆綁”在一起。王石表示,“我們不會受到資本的脅迫,中小股東就是我們的大股東。現在資本來勢兇猛,但中小股東會站在我們這邊,客戶會站在我們這邊,要求透明、規范、守法的社會秩序會站在我們這邊。”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