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訊
證監會負責注冊香港互認基金,但并不對其投資價值及其市場前景作出實質性判斷和保證
證券時報記者 程丹
18日,中國證監會正式注冊了首批3只香港互認基金,香港證監會也于同日正式注冊了首批4只內地互認基金,總體上看,兩地互認基金獲批數量基本對等,內地互認基金由于申報數量較多,獲批數量則略多于香港互認基金獲批數量。
2015年5月22日,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就開展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工作正式簽署《關于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安排的監管合作備忘錄》,同時發布《香港互認基金管理暫行規定》(簡稱《暫行規定》),自7月1日起施行。
據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介紹,7月1日以來,中國證監會共收到并受理17只香港互認基金產品的注冊申請,香港證監會共受理超過30只內地互認基金的注冊申請。注冊審查過程中,中國證監會按照《基金法》、《暫行規定》的有關要求,對相關產品進行審核,于12月18日正式注冊了首批3只香港互認基金,分別是恒生中國H股指數基金、行健宏揚中國基金、摩根亞洲總收益債券基金,類型分別為股票指數型、股票型、債券型。香港證監會按照香港有關法規的要求,對相關產品進行審核,于同日正式注冊了首批4只內地互認基金,分別是華夏回報混合證券投資基金、工銀瑞信核心價值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匯豐晉信大盤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廣發行業領先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總體上看,兩地互認基金獲批數量基本對等,內地互認基金由于申報數量較多,獲批數量則略多于香港互認基金獲批數量。
香港互認基金獲中國證監會注冊后,其在內地的銷售、信息披露等行為將遵守內地相關法律法規,并接受中國證監會的日常監管。根據《暫行規定》要求,香港互認基金在內地銷售的規模占基金總資產的比例將不超過50%,因此,香港互認基金在內地的銷售規模將不超過注冊地的基金資產規模。內地互認基金在香港的銷售、信息披露等也將相應的遵守香港相關法律法規,并接受香港證監會的日常監管。
對于互認基金受理數量多、獲批數量較少的情況,證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首批的3只互認基金因符合兩地政策和監管法規,同時遞交的材料完整齊備而獲批,而部分申請人由于對申請材料的準備上不充分,正按照有關要求補充、完善材料,因此相關注冊申請暫未獲得批準。后續對于申請條件具備、申報材料齊備的互認基金的注冊申請,證監會及香港證監會將依法依規予以正常注冊。
“隨著外匯和稅收政策的齊備,日后互認基金的審批速度將加快。”該負責人指出,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證監會昨日發布了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的有關稅收政策,明確了相關的稅收安排,日后基金互認的審批注冊工作將趨于常態化。
據了解,此次首批注冊地內地互認基金數量略多于香港互認基金,在產品規模方面,4只內地基金截至9月底的規模合計約為173億人民幣,3只香港互認基金同期的規模合計為166億人民幣。根據兩地簽署的備忘錄及其有關規定,上述互認基金在客地的銷售規模不得超過注冊地的基金資產規模,因此,兩地互認基金在客地的最大可銷售規模基本持平,內地互認基金在香港的可銷售總規模略大于香港互認基金在內地的可銷售總規模。
張曉軍表示,互認基金的正式注冊,一方面有利于通過引入境外證券投資基金,為境內投資者提供更加豐富的投資產品,及更加多樣化的投資管理服務,同時也有利于境內基金管理機構學習國際先進投資管理經驗,促進基金行業競爭;另一方面通過境內基金的境外發售,有利于吸引境外資金投資境內資本市場,為各類海外投資者提供更加方便的投資渠道,同時也有助于推動境內基金管理機構的規范化與國際化,培育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資產管理機構。
上述負責人指出,但應注意的是,雖然中國證監會負責注冊香港互認基金,但并不對香港互認基金的投資價值及其市場前景作出實質性判斷或者保證,投資者購買香港互認基金時,應當認真閱讀有關銷售文件,自主做出投資決策,自行承擔投資風險。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互認基金的總額度為進出各3000億人民幣,由于首批注冊的基金數量有限,按照公開數據測算,可流入內地的最大資金量略多于可流入香港的最大資金量,即使后續互認基金正常注冊,長期來看,應該也是相對均衡狀態,因此,對兩地股市長期的影響較為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