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成人,四虎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久久,伊人精品久久久7777,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99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亚洲精品成人毛片久久久,久久精品99精品免费观看 ,99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2015年銀行業銳意求變之路:從被動應對到主動擁抱
來源:羊城晚報 發布時間:2015-12-18 16:57:03

圖/東方IC

羊城晚報記者戴曼曼

2015年已經接近尾聲,回首銀行業的2015年,可以歸結為:低風險高收益已漸成往事,信用風險卻成為不斷敲響的警鐘。面對更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如果用四個字來形容2015年的中國銀行業,即是“銳意求變”。如果說2014年當互聯網金融生力軍涌現的時候,銀行更多還停留在“說”和“看”的層面,顯然,2015年銀行業開始“做”,不僅有了更實際的行動,銀行業在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態度上也經歷了從被動應對到主動擁抱的轉變。

A、復雜宏觀經濟形勢下銀行業現拐點

2015年對銀行業來講,注定是值得紀念的一年。截至今年12月中旬,中國央行已先后5次下調存貸款的基準利率,當前的利率水平已降低至歷史最低水平。從2014年11月到2015年10月末,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央行六次降息,一年期的基準利率從3%降至1.5%。

同時,人民銀行在今年也已經多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以確定維護好流動性。對于銀行來講,伴隨著歷次降息和降準消息的,是存款利率浮動空間的一次次擴大。直到10月24日,央行下調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并同時取消存款利率浮動上限。這也意味著中國的利率市場化已接近尾聲。對銀行來講,則意味著將來能把握更多的利率決定權,這同時也對其經營提出了新的挑戰。

展望全球,經濟整體復蘇但出現持續分化。一方面,伴隨著12月17日凌晨美聯儲的加息舉措,意味著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的增長持續,也意味著美元資產的堅挺;另一方面,包括歐洲和日本在內,復蘇雖有跡可循但前景卻有待觀察。反觀,新興市場經濟體則普遍面臨著下行的壓力。

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2015年前三季度的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速從2014年的7.4%放緩至6%,經濟下行的壓力仍在。

在此情況下,國內金融改革的步伐卻并未停止,無論是年內存款保險制度的推出、大額存單的面世還是8月匯率改革的推進,或是十部委針對互聯網金融發展首次提出了指導意見等,都在影響著整個銀行業。與此同時,各種宏觀經濟作用下,中國股市波動增加、人民幣兌美元的幅度加大等現象,也都深刻地影響著中國的銀行業體系。

在此基礎上,我們不難發現,復雜宏觀經濟下銀行業自身出現了拐點。這主要體現在:一、銀行凈利潤增速顯著放緩。如果說前些年談論到銀行業利潤增速放緩還是從雙位數到個位數上的“偽命題”,那么今年前三季度上市銀行凈利潤增速的猛降,則讓銀行頗有“墜入寒冬”的感覺。數據顯示,16家上市銀行的凈利潤增長率已放緩至2.1%,而去年同期這一數字為9.7%。彼時,媒體曾驚呼“銀行凈利潤增速進入個位數時代”,不料今年三季度,四大行的凈利潤增速均已滑至1%左右,被稱為進入“零”時代。二、上市銀行前三季季報慘淡的數字背后還有不斷縮小的息差。受2014年年末以來六次降息的持續影響,上市銀行三季度息差繼續環比下降3bp,然而由于銀行采取了以量補價的經營策略,凈利息收入仍環比增長了2.5%(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凈利息收入環比增幅達6.3%和4.8%)。三、不斷攀升的不良資產已成為銀行業難以回避的問題。再次以16家上市銀行為例,截至2015年9月末,上述上市銀行不良貸款余額達9079.79億元,較年初新增2396.44億元,已經接近2014年全年新增量,這已是不良貸款率連續第9個季度上升。

B、從差異化經營到擁抱互聯網金融

站在2015年的歲末回首,雖然中國經濟結構持續調整,市場利率化提速,金融脫媒加劇,面對種種新形勢和新常態,各家銀行也給出了不同的經營思路,各自的經營策略日益明顯。銀行業三大陣營分化日益明顯,一路是以大型國有銀行為代表,另一路以股份制銀行為代表,還有一路以城商行和農商行為代表,各自的收入結構差異都發生了明顯變化。

在六次降息后,銀率網曾發布報告指出,國有銀行和城商行的息差走勢分化明顯。其中,國有商業銀行息差擴大,城商行存貸差收窄,短期內這一現象或難改觀。

分析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國有商業銀行具有全國性規模優勢,尤其是存量用戶優勢較大,主動降低存貸差的動力較小,一定程度上可以繼續通過較低的存款利率實現較大的存貸差。但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因受區域性限制較大,在經濟下行、用戶規模小、體量小等壓力下,主動降低存貸差的意愿更強,希望借助利率市場化的機遇使發展再上一個臺階。

雖然當前利息收入仍是整個銀行業收入的主要來源,但無論是翻查年報還是各家銀行的半年或季度總結中,透露出來的,都是對中間業務的進一步重視,以及尋求多元化和多渠道的經營模式。

其中,銀行業最明顯的變化是對互聯網金融的態度。經歷了2014年全年和2015年年初互聯網金融的爆發式增長后,自2015年年中以來,互聯網金融給商業銀行帶來的不僅僅是壓力,更是合作的動力。

此前,當我們僅僅提到第三方支付蠶食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時候,看到的只是商業銀行的應對或是“防守”,而如今隨著監管政策日益明朗,商業銀行也利用其多年積攢的技術力量和資金優勢,逐漸深入到互聯網金融的領域,并展開合作與探索。從年初包括國有大行在內宣布的互聯網銀行戰略轉型,到包括招行、民生在網貸資金托管領域開疆拓土,再到包括浙商、徽商在內的城商行也競相擁抱互聯網金融平臺、展開合作等,種種跡象都表明,傳統商業銀行與互聯網金融平臺的融合已是大勢所趨

C、未來的銀行業之路:挑戰與機遇并存

“求變”、“謀新”已成為2015年銀行業的關鍵詞。隨著民營銀行力量的加入,銀行業的內部結構得到進一步豐富,增強了自身的競爭機制,有效促進了市場的活躍。

展望2016年,未來的銀行業之路充滿著機遇與挑戰。未來銀行業經營穩健乃大勢所趨,隨著銀行業整體規模迅速增長,競爭力也有望大幅提高。受到國內市場利率持續下行的影響,預計息差收窄會進一步加大,而隨著利率放開,付息成本控制將是銀行未來的一道重要命題,同時也將影響貸款定價和負債結構調整。與此同時,隨著經濟下行壓力仍在,資產質量風險將可能進一步暴露,考驗各家銀行的風險處置能力。

但危中有機,2016年,隨著“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上海、天津、廣東以及福建自貿區建設的進一步推進,以及“互聯網+戰略”的深入,都將給中國傳統銀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新思維、新創舉、新意識,《羊城晚報》金融新銳榜連續5年對于銀行業的回顧與預測,不僅緊隨時代見證了中國金融的變革力量,同時貼近民生,為普通老百姓獲取金融的新知識,憶往昔崢嶸歲月,展未來任重道遠!

更多精彩資訊>>>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