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創業之前,潛心研究過10年的電子商務,對于電子商務的各種玩法都還算熟悉。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也開始躍躍欲試的想創業,想結合自己的長處,看看市場在哪里,以及從哪里做為切入點。
啟動篇:被資本方忽悠的結果
投資人A是作者認識不久的朋友,時不時一起聚個會,暢談一下人生,理想等。在O2O興起的時候,雙方一拍即合,對社區O2O有了共同的認識,投資人A讓作者盡快將社區O2O的相關想法形成方案,并承諾投資1000萬,來一起完成這個事情,而且口頭君子協定,除了他之外就不要找別的投資人來投了。作者興致沖沖,信心滿滿,從確認名字,注冊域名,注冊公司,注冊商標,團結已有的團隊。一切完成后,需要A來投資了,A就踏踏實實給作者上了一堂什么叫君子協定的課,你的項目好,拿到資本市場上被認可,自然有人投資。從此之后電話不接,短信不回,微信拉黑。
公司有了,團隊有了,想法也有了,突然A變卦了,這時候聯系了投資人B。B是多年的一個朋友,投資人B聽完規劃之后,覺得挺靠譜。承諾趕緊弄一個實體店鋪,有了實體店鋪我來投資,你這個項目好,比較有潛力,而且你本人有電子商務方面充足的資源。聽了B的話,又信心滿滿,趕緊找店鋪,租店鋪,裝修,一通忙活,中間都需要錢呢,全部自己去投。一切弄好之后,B也很支持,馬上派了投資經理對接,見投資公司管理層,敲定股值,轉讓股份,公司進調等全部做完。然后電話不接,短信不回,微信沒拉黑,但是不回,具體原因不知。
被連續忽悠兩次后,作者冷靜下來思考了多天,到底要做什么,怎么做,現在團隊有了,總要生活,實體有了,每天房租水電都是支出。既然沒有投資,那就一切從簡,從零做起,看看是否能做下去。
探索篇:奇葩用戶一大堆
作者以前都是在給商家傳播電子商務信息,從2004年傳播到2014年,整整10年,幾乎沒有接觸過最底層商鋪是怎么運營的。我們既然做電子商務,可以從買、付、收和退換入手。哪個是剛需呢,后來發現收包裹是剛需,實體店鋪周圍用戶,平時白天在外上班,家里沒人或者只有老人和孩子,不方便收取包裹,就從這一塊開始。用互聯網的玩法來做。三天以內免費取走,第四天收4塊,第五天5塊以此類推。設計系統,開發系統,測試系統等等,一系列都完成了,通過收發包裹可以獲取到周圍2公里用戶的信息,可以為下一步提供服務打基礎。在真正接觸社區居民之后,才發現社會進步的空間還有很大。
用戶A:經常幫A代收包裹,一般都能3天內取走,突然有個包裹逾期了,需要交4元的逾期費。可算把A用戶得罪了,足足數落了我們同事10多分鐘。你們還收錢呢,我讓你們代收了,你們跟我簽合同了,憑什么讓我交錢,我不認同你們的規則,你們就不應該收費等等。總之我們給予了A永久黑名單的待遇。
用戶B:剛開始嘗試代買業務,針對沒有網銀或者沒有支付寶的用戶,幫忙代下單。收2%的手續費,同事幫用戶B代付后收取了3元手續費。后來B碰到作者在店里,問你是老板嗎?我說是,你們上次收了我3塊錢,你們怎么能收錢呢,你們剛開業,我是支持你們業務,給你們面子,不然讓我兒子代付就完了,說了10多分鐘,作者把3元錢退給B后,B直接判定說,你們這個店做不長,用不了多久就倒閉。我看這些很準的。從此我們所有代付一律免費。
用戶C:給了100元假幣,找了他90真幣。
總之不管怎么說,隨著系統的完善,用戶的熟悉,以及黑名單用戶的剔除,這一塊業務逐漸成熟,能快速的發展用戶,并通過高頻應用,實現用戶對店鋪的黏貼性,下一步可操作空間增大。
亮相篇:參加各種創業大賽石沉大海
經過近一年的探索,隨著系統的完善,團隊的加強,無論是未來的理想,還是現實的生存,都有了那么一點點苗頭,并且證明了當初的業務設計是可以實現的,可以考慮引進一些投資,快速的擴張業務,可惜O2O資本市場的冬天來了,作者看到不少創業大賽之類的活動,有機會認識更多的投資人,毅然決然的報名參加各種大賽,希望能脫穎而出,畢竟產品有了,團隊有了,門店有了,理想有了,成功的概率應該會大增。
創業大賽A:參加A大賽是在微信群里看到的,一看不需要交費,就可以參賽,直接報名,過了不久通知路演,作者感覺還不錯,精心準備,提交公司信息,商標注冊信息,計算機軟件著作權信息等等。路演一共有8個項目,按照自己的設想陳述了項目的內容,并得到了部分評委的認可,讓回去等消息,11月18日終極路演,今天都11月28日了,也沒再接到大賽的通知。
創業大賽B:創業大賽B是作者經常光顧的一個網站,作者還是他們的特約撰稿人,繼續報名參加比賽,過了初審通知路演,又是一番精心準備,陳述完,回到了評委的提問,讓回去等消息,等他們決賽時間完了也沒等到消息。
這是兩個免費的大賽,其他的大賽就更多了,普遍是收費的,革命尚未成功,交錢就算了,我們是小本生意。以前作者給人講課是不收錢的,現在想學習別人一點,難上加難。
擴張篇:中介的話不能全信
中介A:經過一番調查希望在社區甲進行擴張,正好公司同事的房租要到期了,干脆在社區甲租個房子,連同事的住都能解決了,順帶著可嘗試一下代收發包裹,有了這個需求就找了中介A,把需求說了后給推薦了一套房子,報價2600,因為客廳有代收發包裹的需求,中介提出每月要2800,然后去跟房東協商。后中介告訴作者沒問題,周末可以簽約,作者就真以為沒問題了,也沒有同房東確認是否可以收包裹的事情,興致沖沖的簽了一年的合同。付房租,交押金,交中介費一切OK,跟同事一起布置房屋,訂貨架,LED屏,頗費心思的規劃和調整,可以代收包裹了,房東興師問罪來了,我這個房子不允許用于商業,你也沒告訴我你要做商業。三個選項一,加房租,一個月加1000。二,兩天內把客廳的貨架收拾走,踏踏實實住,我不希望再看到這些東西。三搬走,而且屬于你違約,扣押金當違約金。具體如何解決尚未知。
中介B:調研完社區乙之后,聯系了中介B,B是二房東,做了隔斷,只租一間房子,明確告訴B這個不住人,只做代收發包裹用。用于代收發包裹,在房租的基礎之上增加300元。成交,認可。讓中介給清空房間。B說你要先交錢我再清空。匯款,發匯款單給B。繼續讓B騰房子。B說沒收到錢,不能騰。匯款單不算。唉。
系統篇:從三個月到半年
開發2.0系統,作者用了很多心思,從產品設計,產品流程到應用環境,用戶心理都考慮進去了,由于團隊技術人員有限,功能型開發全部外包。從承諾三個月完工,到四個月完工,現在都五個月了,可算有些像系統了,需要測試等,起碼還得需要一個月。累了。
生活還在繼續,創業還在繼續,假如有一天這個項目做成了,以上作為經歷記錄留給大家,如果最后沒有做成,當做生命中的一滴水滴留給自己。懷揣創業夢,苦難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