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拜謁中山陵 志愿者供圖
老人講述當年的故事
現代快報記者 顧煒 攝
昨天上午10點,來自廣西的中國遠征軍老兵熊壽明,了卻了他十幾年前的心愿——到南京中山陵拜謁孫中山先生。此前因為擔心老人年事已高,南京1213志愿者聯合會還專門招募了8位武術學校的志愿者,但98歲的熊壽明興致頗高,幾乎全程步行登頂。這位參加過今年9月3日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的老兵,當天穿著閱兵式的定制服裝,胸前佩戴著抗戰勝利紀念章,神氣十足。
現代快報記者 金鳳
幫助98歲老兵謁陵
來了8個“武師”志愿者
前幾天,南京1213志愿者聯合會負責人文心結識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是從廣西南寧趕來的98歲中國遠征軍老兵熊壽明。在今年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熊壽明作為抗戰老兵,坐在抗戰老同志乘車方隊的第二排。
熊壽明坦言,此次來南京有個心愿,就是到中山陵謁陵。熊壽明耳聰目明、腿腳靈便,打算拜謁過中山陵后去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
“你怎么上中山陵?”文心問。“走上去。”熊壽明脫口而出。“三百九十多級臺階呢。”文心有些擔心。“我是軍人。”熊壽明面不改色。
這一段對答,讓文心覺得應該做點什么。當晚,她就在朋友圈發出消息,“百歲老兵心愿——我想上中山陵,見中山先生!”
“這是一則征集帖,征集12月2日上午能陪伴爺爺登中山陵的志愿者(負責抬輪椅上下臺階)。”令文心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便有熱心人士幫助她聯系了南京一家武館的八名武師,以及愛心車輛。
謝絕志愿者幫忙
老人要自己爬臺階
“十幾年前,我曾經來過中山陵,但當時的祭堂沒有開,我就趴在門上遠遠地向里面看了一眼。”昨天上午10點,熊壽明在志愿者的陪伴下,來到中山陵前的博愛坊前。
老人穿著在閱兵式上穿過的服裝,左胸前縫著部隊番號及職務——中國遠征軍衛立煌長官部運輸15團12連連長。兩枚紀念章熠熠生輝,一枚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一枚是參加閱兵的紀念章。
老人畢竟98歲了,志愿者帶了輪椅,大家抬著老人往上走,但抬了幾步,他不肯坐了,堅持自己走上去。
“志愿者們是好心,但我既然能從南寧來南京,就能量力而行走上去。”熊壽明休息了兩次,最終順利站到了祭堂前。
進入祭堂后,熊壽明推開了志愿者的攙扶,緩緩走到孫中山雕像前,舉起右手敬了個軍禮,許久沒有放下。陵園管理處還專門為老人開放墓室,只有熊壽明和三個志愿者進入。繞場一周,在孫中山的漢白玉臥像前,熊壽明兩度三鞠躬、敬禮。
主動請纓參加遠征軍
打過松山戰役
1937年,熊壽明正在廣西南寧讀高中,“當時我準備高中讀完讀大學,然后做老師的。但日本人打到家門口了,還讀什么書呢……”熊壽明投筆從戎報考黃埔軍校,后來成了黃埔六分校十四期交輜科的一員。
1939年從黃埔軍校畢業后,熊壽明便進入國民革命軍46軍170師參謀處,成為一名見習軍官,負責在師團之間傳遞作戰命令。
1939年11月24日,日軍攻占南寧,熊壽明隨部隊往武鳴高峰坳撤退。這一年的12月2日,日軍侵占高峰坳,扼住了舊南武公路的“咽喉”,他們在坳頂、周邊一帶相連而且重要的山頭挖了戰壕,配置了山炮4門,不少村民和難民被日軍的炮火炸死。
“我們170師沒有飛機,沒有炮,只有一排又一排的兵,背著7斤重的步槍上場戰斗。加上彈夾,每個士兵要負重十幾公斤。”熊壽明回憶,懸殊的軍力使高峰坳一戰打得分外艱難。僅在高峰坳阻擊戰中,170師508團敢死隊就犧牲了300多人,尸體漫山遍野……
1942年,熊壽明申請隨中國遠征軍去戰事日趨激烈的云南,他被編入中國遠征軍衛立煌長官部15團12連,參加了舉世聞名的滇西松山戰役和龍陵戰役。
“松山戰役打得很慘,我們的部隊是用步槍,敵人的堡壘上面有一米高的土層保護,我們的炮彈炸不進去。后來仗打完了,衛立煌派人來盤點人數,發現一個連一共150個人,犧牲了三分之二。”后來,熊壽明赴大理征兵,以補充松山戰役傷亡兵力。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