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各大熱門醫院掛號難問題一直存在,新型區域醫療集團有望緩解這一難題。 /晨報記者 何雯亞
晨報記者 陳里予
上海公立醫院改革再次升級,徐匯區試點探索組建新型區域醫療集團,緩解看病難。昨天,上海市級層面第三個醫聯體露面,徐匯區——市六醫院醫療聯合體以市六醫院為核心,市八醫院為骨干,田林、虹梅、康健、漕河涇、龍華等社區衛生服務中共同搭建緊密型醫聯體,形成“3+2+1”的分級診療體系框架。
六院已經留出專屬徐匯社區號源,給區域醫療平臺所有社區家庭醫生為簽約患者預約,通過區域平臺轉診患者住院申請單上將打上“社區簽約”標記,社區居民優先住院,住院排隊可以“合理插隊”。
六院留出專屬徐匯號源
在徐匯區——市六醫院醫療聯合體露面之前,上個月,徐匯區區域醫療平臺的所有社區醫院信息系統已經與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數據系統對接。社區醫生在醫生工作站直接調閱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科室介紹、專家介紹,直接預約適合簽約的患者。
家門口出現醫療聯合體后,市民最關心能夠在三甲醫院享受到什么醫療服務?作為醫療聯合體的核心,第六人民醫院院長賈偉平透露,門診部梳理了六院所有專家、專病、普通門診的號源,在對預約情況進行全面分析和整理的基礎上,預留了部分專屬徐匯社區的號源,供區域醫療平臺所有社區家庭醫生為簽約患者預約,“全院300多名專家的專家門診號,視需求會分別留出10%-20%的號源,供本區衛生服務中心‘轉診’用。”六院副院長陶敏芳教授以自己每周一次30號的更年期專家門診為例,每次30個號會留出6個號源給社區平臺。預約號并不是固定的,六院會根據實際預約情況對預留社區號源進行適當調整。
比專家門診更難的,肯定要數開了住院單子后的“等等等”。六院已經運行入院電子化申請、預約及辦理住院信息化床位管理系統,主動為社區簽約患者建立住院綠色通道。只要是通過區域醫療平臺轉診的患者,在門診開具電子住院申請單時即自動打上“社區簽約”的標簽,從而實現住院排隊系統內的“合理插隊”,保證社區簽約患者優化住院。
著名的市六醫院內分泌科,將來可能就是“大門診,小病房”,確診后的進一步治療以及病人病情穩定回社區的隨訪管理,可以由市八醫院負責。六院骨科會有許多開放性傷口的病人,創面修復需要專業團隊、專門病房、專科換藥門診,市六醫院目前“缺門”,可以考慮在市八醫院新建學科。
分級診療各有特長
除了門診和住院綠色通道外,徐匯探索組建新型區域醫療集團將為區域內分級診療服務進行準備。
“六院致力于疑難危重病例救治、醫學學科發展引領、人才培養、技術指導等能力提升; 八院承擔常見病多發病診治、康復保健服務提供、全科醫生培訓等任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承擔慢性病穩定期治療和健康管理等工作。”徐匯區衛計委相關負責人透露,徐匯區委托市六醫院全面管理市八醫院,使市八醫院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為一體的區域醫療中心,綜合實力達到全市同級同類醫院先進行列。托管后的市八醫院將成為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徐匯分院,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市八醫院院長由市六醫院委派,執行院長由徐匯區人民政府選派。
與此同時,市六醫院與市八醫院聯合共建徐匯區田林、虹梅、康健、漕河涇、龍華等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夯實社區衛生服務基礎。通過一、二、三級醫療機構聯合共建,探索推進1+1+1醫療改革,在醫療機構之間進行分工,深入推進分級診療,發揮醫療資源的最大利用效率。
婦科兒科都已布局醫聯體
醫聯體是指區域醫療聯合體,是將同一個區域內的醫療資源整合在一起,通常由一個區域內的三級醫院與二級醫院、區域內社區醫院組成。徐匯區——市六醫院醫療聯合體是上海市級層面第三個醫聯體,上海首個瑞金盧灣醫聯體四年前最先露面,今年8月瑞金盧灣醫聯體宣布,黃浦二級綜合醫院東南醫院將整體轉型為上海瑞金康復醫院,經過改造擁有約150張病床,醫院內75%病床將逐步轉成康復床位,綜合科室僅保留1/4。
上海正在加速推進各種形式的區域聯合體。10月底,上海市首個婦產科醫療聯合體“復旦大學婦產科醫療聯合體”成立,婦產科醫聯體整合復旦大學婦產科學學科的優質資源,在成員單位內婦產科診療將盡快走向“同質化、高水平”,讓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紅房子”技術提供的高質量醫療服務。
今年年初,中山醫院青浦分院加盟成為復旦兒科醫聯體成員。在短短的9個月中,復旦大學醫學院和兒科醫院共同發起的復旦兒科醫聯體基本完成布局,10家成員醫院覆蓋全市9個區。去年該醫聯體兒科門急診服務量達306.8萬,占了全市兒科服務量的1/3,進一步緩解兒童就醫難矛盾。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