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青海省果洛州瑪沁縣西北部的阿尼瑪卿雪山平均海拔5900米以上,冰川面積達126平方公里,有冰川57條,其中位于東北坡的哈龍冰川是黃河流域最長最大的冰川,同時也是黃河的發源地。而地處青海省西南角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鄉境內的各拉丹東冰川為長江的發源地,海拔高度6621米,由3個冰川群組成,總面積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
青海省氣象科學研究所利用多年來逐日的MODIS衛星遙感數據進行了冰川雪蓋面積的加密監測,進入21世紀以來,各拉丹東地區冰川主體面積呈明顯退縮趨勢,面積由1973年的668.55平方公里縮減至2009年的874.04平方公里,面積減少約54.12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8.10%。
徐維新告訴中新網記者,冰川作為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指示器,其消融退化的趨勢和程度對氣候變化都尤為重要。
中國民間環保組織綠色江河負責人楊欣對于長江源頭的冰川也在做長期的考察,受氣候變暖的影響,長江源的冰川正在快速消退。“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成了不爭的事實,根據平常我們在長江源頭觀測來看,青藏高原增溫的速度比世界其他地方可能還要快。從長江源沱沱河封凍和解凍的時間來看,近年來它的周期都在縮短。”楊欣說,冰川融水是長江源的主要補給,冰川消融短期內會造成長江河流水量增加,一旦未來部分冰川消亡或冰川面積持續減小,長江下游徑流就會逐漸減少,影響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根據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今年發布的《第二次冰川編目》顯示,通過長期遙感和地面監測發現,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青藏高原珠峰地區冰川面積在1974年至今約40年間退縮10%。
徐維新強調,由于青藏高原地域空間差異性顯著,因此長江、黃河源頭冰川退化并不能整體代表青藏高原的氣候變化狀況。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