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付薇)讀者石玲(化名)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就點了短信里一個鏈接,怎么銀行卡就被盜刷了,“我這張卡明明沒有開網銀,也沒有在手機上支付過啊。”日前,石玲致電本報,提醒人們千萬要小心冒名“電子請帖”的短信。業內人士則提醒,在手機支付越來越便捷的當下,更要警惕種種越來越厲害的新型騙術。
“請帖”點一下 被騙6000余元
十多天前,家住我省某城市的石玲接到一個陌生號碼發來的短信。短信里雖然沒說是誰,但說出了她的名字,還說要請客,讓她點擊鏈接看“電子請帖”,才能看到時間、地點等詳細信息。由于石玲最近應酬比較多,她沒有懷疑就點開了鏈接。她記得,當時似乎提示下載什么,但下載后也沒看到“請帖”。她沒有在意,就把這事放到了一邊。
過了兩天,她突然發現通訊錄、微信、QQ都被盜了,同時銀行卡被盜刷了6000余元!她趕快去銀行查詢,發現是某個沒聽說過的公司把她的錢轉走了。意識到遭遇到了詐騙,她趕快凍結了銀行卡,并報了案。
事情還沒有完結。此后幾天,她的同學、好友陸續都收到了這條神秘的“請帖”短信,在把機主的姓名說的一字不差的同時,短信里還加了“我是石玲”的內容。好在石玲意識到被騙后在微信朋友圈和QQ簽名里都發出了提醒,朋友們提高了警覺,才避免了更多人上當。“這事兒太可怕了。”石玲說,她其實是個警覺性挺高的人,沒想到這次都中了招。因為第一,短信里準確說出了她的名字,讓她一下子放松了戒備。第二,她只是點了一下鏈接,并沒有像普通騙局那樣誘導她輸入銀行卡號和密碼之類的信息,所以當時連被騙都沒意識到。
卡沒綁定手機?照樣能被盜刷
還有一件事讓石玲百思不得其解:她這張被盜刷的銀行卡不但從未離身,而且并沒有開通網銀,也沒有在手機上支付過。怎么會手機點一下鏈接,卡就被盜刷了呢?
她說,對于這一點,銀行卡的開戶行和接警的派出所都給不出解釋,只是說這是一種高科技犯罪,目前還無法解釋清楚。
針對這一點,記者走訪了石家莊市的工商行、農行、建行、交行等數家銀行。大多數銀行經理都表示并未有人反映過類似騙局,一般情況下,即使機主受騙誤點了手機鏈接、導致手機中了病毒,行騙者也必須誘導機主輸入銀行卡號、身份證號、交易密碼、手機動態驗證碼等關鍵信息,像石女士這樣“只點一下”就被盜刷的情況很罕見。
不過,一位不愿具名的某銀行主管電信詐騙業務的負責人表示,銀行卡沒有開通網上支付功能,并不代表不會被盜刷。以目前的手機支付手段,石女士所說的情況也是完全有可能發生的。因為在網上的很多第三方支付平臺,僅憑銀行卡號和手機驗證碼就可以支付成功。石女士這種情況,很可能是點擊鏈接后,手機被植入了木馬病毒,行騙者可以攔截到她的手機驗證碼,這樣,只要不論從哪個渠道取得了她的銀行卡號,就能盜刷成功了。
安全使用手機 提防新型詐騙
記者在網上查詢發現,石玲的遭遇并非孤例,近期有地區已經陸續出現這種“點一下”就被盜刷的“請帖詐騙”,有當地警方提示這是一種新型詐騙行為,收到后應及早刪除,千萬不可點擊鏈接。
上述銀行業人士提醒,隨著科技的發展,手機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驗證工具和支付工具,不論是支付寶、財付通、百度錢包這樣的第三方支付平臺,還是各大銀行,都開通了手機支付業務,比如各大銀行都開通了利用手機動態驗證碼就有幾萬元支付額度的業務。在這種情況下,手機支付安全需要得到各方的空前重視。
他提醒,在各方加強保護用戶隱私安全的前提下,手機用戶也要“重在防范”。面對花樣翻新的騙術,人們一定要提高風險意識,安全使用自己的手機,而這是眼下很多人都缺乏的。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