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扎堆發行
11月6日,證監會宣布重啟新股發行,28只新股在年前發行,這也是最后一批舊規則下發行的新股。
從這一天起,機構就開始摩拳擦掌。
Wind資訊統計顯示,11月6日來至今就有逾70只靈活配置型基金發行。其中,11月17日、19日兩天就有34只靈活配置型基金成立,募集資金達337億元。
靈活配置型基金被公認為是打新神器,股票投資倉位在0~95%之間,新成立的基金更是可以迅速投入打新,獲取更大收益。
從歷史數據來看,公募基金打新也有著天然的優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間,公募、社保基金平均中簽率為0.59%,而一般配售對象則是0.20%,獲配比例也兩倍于一般配售對象,達到45.85%。
“日光”基金已不夠看
從這批新基金成立時間來看,可謂為機構量身定做。
34只基金中,21只就只發行了一天,顯然是機構資金大舉買入。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類基金主要是向機構做營銷,甚至是定制為機構“包銷”:“這種事情也沒什么技術含量,又可以沖規模。”
對于基金來說,何樂而不為。
事實上,“日光”基金已不夠看,不少基金為了吸引機構投資者都增加了C類份額并修改合同。
據介紹,C類份額主要針對機構投資者,門檻高,百萬規模起售。但在手續費方面有不小的優勢,一般來說,新設的C類份額申購費為0或者低于A類,贖回費率30天以上為0,以下為0.5%。
可見的是,上周以來,幾乎每天都有多只基金宣布新增C類份額。
國泰基金表現最為踴躍,旗下國泰國策驅動、國泰結構、國泰民益、國泰濃益、國泰生益、國泰興益均設立了C類份額。
在券商看來,由于沒有更好的替代資產可以配置,前期大量退出的銀行資金在重新進入打新市場后仍然會繼續尋找新的“殼資源”,預期未來還會有不少新設打新基金參加12月的爭奪戰,打新市場競爭加劇已在預期之中。
中簽率料下降
機構爭搶年前打新的背后,是未來下降的中簽率。
泰達宏利基金基金經理丁宇佳稱,打新新規更加利于網上投資者,對于網下投資者來說,預計參與機構將更多,可能會降低新股中簽率。
有業內人士也告訴記者,在打新新規下,新股和二級市場股價還是會有很大價差,但中簽率料大幅下降,從而導致整體收益率下降。
也因此,年前最后一批舊規則下的新股,成為機構爭食的香餑餑。
國泰君安研報顯示,根據歷史經驗來看新股上市后漲幅落在200%~300%是大概率區間,但由于本批新股是重啟后第一批,并且家數少,預期會受到市場熱捧,考慮到2015年4-5月發行的新股上市后平均漲幅超過600%,并且在8月以來的反彈行情中次新股作為領漲股,吸引了大量市場人氣,預期上市后漲幅可能會超過350%的測算漲幅,樂觀估計平均漲幅或將達到400%以上。
眾祿基金研究中心指出,從上半年的中簽情況看,新股平均中簽率在0.3%以上,假設上市后有200%的平均漲幅,參與年內新股申購可獲得1.8%以上的收益。考慮到占用資金僅一個月多時間,年化收益率可達20%以上,打新基金具有很高的資產配置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