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與阿里巴巴集團簽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浙江高院常務副院長徐杰(右)、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俞思瑛(左)現場簽約。
在司法領域中,當事人故意隱匿地址,或地址變更后未登記的情況常有發生,導致法律文書無法及時送達,而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11月24日與阿里巴巴集團達成的戰略合作有望部分解決這個難題——通過淘寶平臺的數據鎖定當事人常用電話和地址,把法律文書寄往淘寶收貨地址,提高送達率。
澎湃新聞從浙江省高院了解到,利用阿里平臺的海量數據,法院可對在該平臺上留下數據的涉訴人員繪制“畫像”,包括身份信息、聯系信息、消費數據、金融數據等。上述法律文書送達方面的創新舉措,就是基于“畫像”中的聯系信息作出的。
此外,浙江省高院與阿里的合作還體現在“芝麻信用”、司法網絡拍賣、云服務等專業領域,提升法院送達、審判、執行環節的效率。
比如,法院將與阿里旗下螞蟻金服平臺的“芝麻信用”對接,利用螞蟻金服平臺上的用戶消費數據,逐步實現法院關于涉訴人員資產信息的在線查詢、凍結等。省高院相關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通過螞蟻金服的數據,法院可以得知涉訴人員的支付寶余額,余額寶資產,網絡消費頻次、平均金額、最大單筆消費額等。對于一些涉及經濟糾紛的案件,在必要時可予以凍結、劃扣,“法院的不良記錄也會讓當事人無法通過支付寶購買機票、奢侈品,支付寶還會不時推送‘還債’的‘溫馨提醒’。”
借助阿里平臺的數據,法院能做不少事。那法院的數據——案例資源如何利用起來?這也是雙方合作的重點。
澎湃新聞從浙江省高院獲悉,運行在阿里云平臺的法院智能化輔助辦案平臺正在搭建。簡單說,浙江各級法院的案例資源將進行電子化存儲,通過阿里的多維度分析、數據可視化、深度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等技術,形成“相似案例比對服務”。法官在判決前可以參考歷史同類案例,減少主觀因素,控制自由裁量權,避免“同案不同判”。
在雙方的預期中,這套智能化輔助辦案平臺將開發和實現法官審判經驗共享、司法資源智能推送、訴訟結果預判等功能,并進行審判偏離度分析、預警。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