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記者從北京市市政市容委獲悉,北京市啟動道路結冰黃色預警,為預防11月23日早上的“地穿甲”,保證周一早高峰,11月22日夜間北京市繼續開展掃雪鏟冰作業。截至11月22日17時,北京市共出動環衛專業作業人員3.7萬人,施撒融雪劑13824噸。此外,北京市開啟18臺尖峰鍋爐,以促進供熱管網升溫,如持續降溫,尖峰鍋爐將增加開啟量。
大雪掃得怎么樣?
保證路面不積雪不結冰
北京市市政市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昨天本市啟動暴雪藍色及道路結冰黃色預警。截至昨天17時,全市共出動環衛專業作業人員3.7萬人,施撒融雪劑13824噸。
市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預案的要求,掃雪部門在可以施撒融雪劑的路段,白天適當施撒融雪劑,社會車輛上路通行碾軋,發揮融雪劑作用,防止道路結冰。然后清掃車輛視雪情上路清除雪水。夜間12點之前,對道路再次進行清掃,視雪情施撒融雪劑,防止道路結冰,避免“地穿甲”。重點在長安街、迎賓線、機場聯絡線、各環線主路等重要道路,加大作業力度,采用機械除雪、適當施撒融雪劑的方式,防止道路結冰,清除道路積水。
據環衛集團運營管理部部長許傳林介紹,將進一步增加道路作業頻次。根據《北京環衛集團2015—2016年掃雪鏟冰應急預案》,出現中雪、大雪或連續降雪時,將出動全部多功能機械除雪車輛,對路面積雪進行推雪、掃雪,同時噴灑融雪劑融雪,保障車行道不結冰。除雪作業完成后,出動吸掃車輛進行吸掃作業,保證路面干凈,不積雪、不結冰。
供暖供電扛得住?
全市18座尖峰鍋爐開啟
為應對降雪天氣帶來的氣溫驟降,確保居民家中室溫達標,北京市38臺尖峰鍋爐已啟動18臺,其余鍋爐可根據氣溫變化隨時加入供暖管網。北京熱力集團表示,目前33支供熱搶修隊、1700多名搶修人員已處于24小時待命狀態,隨時應對供熱突發狀況。
針對本周的降雪和降溫天氣,上周五,全市召開熱電氣調度會,要求把供熱、供電、供氣計劃進行對接,堅持以熱定電的原則,確保供熱、供電、供氣穩定,滿足用戶供熱需求。昨天的供暖熱線接聽中,很多市民反映家中不熱等問題。市供熱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總體來看,目前全市供熱狀況總體平穩。該負責人表示,將根據近兩天的投訴情況,針對重點投訴地區,要求供熱單位加大人員設備投入,及時維修。
先雨后雪的天氣,令供電面臨不小的壓力。昨天,記者從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了解,強降雪天氣引發氣溫驟降,導致延慶、密云等10余條110千伏以上輸電線路出現不同程度覆冰現象,對此,國網北京電力于20日16時啟動預警二級應急響應和“雨雪冰凍災害處置應急預案”。截至21日17時,北京電網運行平穩。
監管情況怎么樣?
4商戶未及時掃雪被罰
據市城管局介紹,昨天一早降雪后,市城管局就立即啟動了掃雪鏟冰應急預案,向全市城管部門下發緊急通知,要求一線城管隊員全員上崗,開展掃雪執法檢查,督促社會單位及時清除門前三包責任區內的積雪,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除雪。
據市城管局統計,昨天全市城管共檢查大街5000余條,檢查“門前三包”單位3.4萬余個,檢查社區2100余個,檢查其他環境衛生責任單位6200余個,發動掃雪鏟冰群眾4.7萬人。城管部門在檢查中發現,共有4家商戶未及時清掃門前三包責任區內的積雪,經過立案調查,4家共罰款3000元。
此外,全市城管部門近日還對供暖進行集中檢查。市城管局表示,將嚴查推遲、中止供熱或者提前結束供熱,在采暖期內退出或者部分退出供熱經營活動及危害、損壞供熱設施等違法行為。
揭秘
大雪背后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公園環衛工人凌晨3點開掃
昨天上午7點多,記者在奧林匹克公園就看到正在忙碌的環衛工人。據環衛集團介紹,從凌晨1點就為降雪做好了準備。奧林匹克公園非常特殊,里面有石板路,還有景區,景區內是不能夠使用融雪劑,所以所有作業主要依靠人工清掃為主,機械作業為輔,人工清掃的工具有掃把,推雪板等,用的都是對植被沒有危害的作業形式。
環衛工人黃師傅對記者說:“凌晨3點我們就進入到‘作戰’狀態了,因為下了一天的雨,路面有積水,為了防止結冰后雪再覆蓋,所以我們凌晨3點開了6臺吸水車出來,把積水吸干,防止對后期作業造成困難。你看,現在我們只要把雪掃成一堆兒就可以了,非常好清掃。”
胡同一小時撒200斤融雪劑
昨天中午記者在西城區教子胡同看到,環衛工敬有炳正在往教子胡同的人行道上撒融雪劑。據他介紹,他昨天早上5點多就出來干活,“7點多開始下雪,9點多路上積雪都比較厚了,我跟另一個同事就開始撒融雪劑了”。一袋為25公斤的融雪劑,他們一個小時撒了4袋,共計200斤。
據敬有炳介紹,他們早上來了之后,先清理路面上大的垃圾,尤其要注意雨篦子附近的落葉等雜物,使雨水可以比較順暢流走。為防止長時間降雪致使路面結冰,一般將融雪劑撒在人行道上。
記者看到,穿著黃色環衛工作服的敬有炳,戴著綠色橡皮手套,在撒完融雪劑之后,將路面上的垃圾清理干凈。敬有炳說他今年49歲,已經做了一年多的環衛工作。當問及是否寒冷,他說:“衣服都挺暖和的,穿著靴子不會冷,也不覺得累,就是怕行人走路摔倒。”他告訴記者,他的工作要到下午2點才結束,下午還會有另外值班的環衛工人來除雪。
山區除雪隊8小時走15公里
昨天,京華時報記者跟隨門頭溝公路分局京門養護段前往妙峰山路進行除雪任務。
上午9點多,京門養護段工作人員駕駛車輛從擔禮出發開始除雪任務,刮平車在前開道,先將積雪推開,5名工作人員緊隨其后,每人扛著一袋融雪劑用手不停拋撒。
工作人員彭先生稱,原本工作人員可以每隔一段時間下車撒融雪劑,昨天,由于之前的雨夾雪,山區氣溫低,路面已開始結冰,刮平機車輪不停測滑,機械設備前行速度極慢,工人只能一直跟在刮平車后,車輛每前行一米,立刻撒上融雪劑。
記者注意到,刮平車一米多高的車輪布滿齒狀膠皮,但在爬坡過程中,車輛依舊很難抓地不停發生測滑,中午時,刮平車險些撞在路側的山體上。
彭先生稱,妙峰山路全長20公里,以往除雪4小時能一個來回,每小時前行10公里。昨天,車輛每小時前行速度約0.5公里。直至晚上5點半,記者離開時才完成15公里除雪任務。此時,工作人員已經持續8小時未停下休息吃飯。接下來,他們還要繼續向山上出發。由于除完雪撒上融雪劑的路面很快又被白雪覆蓋,工作人員需要持續對路面進行處理直至雪停。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