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訊
讀者傳媒等10家公司重啟新股發行 30日起申購
IPO第九次暫停后正式重啟。今日10家公司公告,獲證監會核準IPO批文,將于近期招股上市。其中凱龍股份11月30日即可網上申購。中堅科技、三夫戶外、潤欣科技、邦寶益智、安記食品、道森股份、博敏電子將于12月1日申購。中科創達將于12月2日申購。
李克強:推進東亞經濟一體化 開展國際產能合作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當地時間21日下午在吉隆坡國際會議中心出席第十八次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并表示中方歡迎本次領導人會議期間發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領導人聯合聲明》,愿與各方共同努力,力爭2016年結束RCEP談判,努力建成世界上涵蓋人口最多、成員構成最多元、發展最具活力的自貿區 .
中信建投首席經濟學家周金濤:中國經濟有望明年一季度觸底
周金濤認為,中國的產能周期可能在明年迎來短期觸底反彈。從庫存周期來看,中國經濟有望在明年一季度觸底,但并不是中周期底部,未來中國經濟仍將處于中周期的下行階段。持續調整6年的產能周期調整的觸底,意味著持續下行的PPI會出現回升。就資本市場而言,這意味著周期性行業會出現改善預期。從估值優勢來看,周期性行業的投資價值開始顯現。
兩融余額突破1.2萬億元
近期滬深兩市融資余額不斷增加,連續13個交易日攀升,11月19日滬深兩市融資余額已經突破1.2萬億元,回到較高水平。從融資客的布局方向來看,以計算機、傳媒和電子為代表的新興產業 “三朵金花”備受熱捧,當日融資凈買入額均超過10億元,顯著高于其他行業板塊。
融資保證金比例提100%政策今起實施
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此前分別就融資融券交易實施細則進行修改,將投資者融資買入證券時融資保證金比例由不低于50%上提到100%。根據中國證監會此前表態,此次調整僅針對新增融資合約,規則實施前已存續的融資融券合約仍按照修改前相關規定執行。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指導意見發布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這是我國推動生活性服務業發展的第一個全面、系統的政策性文件,是適應人民群眾消費升級需求、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全面提升規模、品質和效益的總體部署。
BDI再現斷崖式跳水 19個交易日下挫35%
有國際貿易晴雨表之稱的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近日再度連續暴跌,再創該指數設立30年來的新低。由于中國進口海外大宗商品貿易量占到全球干散貨海運貿易量的3成,鐵礦石占到了海運散貨比例的4成。某種程度來說,BDI指數的起伏也折射出中國市場和鐵礦石市場的冷暖。
上海股交中心 “科技創新板”獲批
記者從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了解到,由中心設立的科技創新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下稱“科技創新板”)于11月20日正式獲批,并擬于今年年底前推出首批掛牌企業。據悉,該板塊主要定位是服務科技型、創新型中小微企業的專業化市場板塊,為上交所、全國股轉系統等相關多層次資本市場孵化培育企業資源。
紅豆股份擬定增募資19.6億 打造“智慧紅豆”
停牌不到半個月,紅豆股份(600400)即披露其定增計劃,擬募資19.6億元,從設計、產品、物流到渠道、管理,全方位打造“智慧紅豆”。 紅豆股份今日發布定增預案,公司擬以不低于16.39元每股的價格,向不超過十名特定投資者定增不超過約1.2億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9.6億元。公司股票將于今日復牌。
供給側改革四大路徑猜想:減產能重財政 調稅制改金融
近日舉行的中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11次會議首次提出了“供給側改革”,稱“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這一概念為“十三五”經濟改革提供了新的視角,經濟決策的出發點將從重視擴大需求、進行經濟刺激,轉向重視要素供給,進行結構性改革。
證監會發布新三板新政 大幅提高主辦券商要求
11月20日,證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發展的若干意見》,這一政策除了對于業內比較關注的新三板分層及轉板試點作出進一步明確之外,對新三板主辦券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見》提出要堅持和完善主辦券商制度,明確支持證券公司設立一級部門甚至子公司,統籌開展新三板相關業務,并從推薦、持續督導、交易以及做市業務各環節對券商細化要求,提出要建立健全主辦券商激勵約束機制。
小商品城新商位明日競價 成交價大幅溢價成定局
11月24日,小商品城(600415)將對一區東擴市場約3萬平方米商位,進行統一的招投標。種種跡象顯示,2萬元/平方米的入場標底,可能會在明日的招投標中遭到爆炒。據此測算,小商品城通過此次招租獲得的入場費在15億元至30億元之間。
A股并購重組審核提速 月內21家申請獲批8家下周上會
根據證監會最新公布的數據,截止到11月20日,目前共有108宗并購重組申請正在排隊。其中,證監會上周接收的是太極實業、重慶水務和藍色光標的申請材料。11月份以來,并購重組申請排隊的企業數量正在逐漸減少:截至11月6日,排隊數量為138宗,截至11月13日,排隊數量為112宗。
31省份敲定“一帶一路”方案 將推出一批重大工程
《證券日報》記者從國家發展改革委獲悉,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一帶一路”建設實施方案銜接工作已基本完成,正陸續出臺。根據方案,各地將在多個領域推動重點工作和重大合作項目。各地高度重視重大項目對“一帶一路”建設的支撐帶動作用,涉及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投資、經貿合作、能源資源合作、金融合作、人文合作、生態環境、海上合作等八方面的一批重大項目已取得早期收獲。
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計劃 投資需求2490億元
全國《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2013-2017)》實施的直接投資共需1.84萬億元,與之前預計的1.7萬億元增加了8%。優化能源結構、移動源污染防治、工業企業污染治理、面源污染治理四個任務類別的投資需求分別為2844.00億元、14067.66億元、915.44億元和615.72億元。其中移動源污染防治的資金需求最大,是其它三部分之和的三倍還多。
上交所落實分行業信披 新增六行業指引文件
記者獲悉,11月22日,上交所對外發布第八號至第十三號上市公司行業信息披露指引的征求意見稿,涉及石油和天然氣開采、鋼鐵、光伏、建筑、服裝、新聞出版六個行業。這是繼今年9月份發布第一批7項行業信披指引后,在豐富分行業監管規則方面邁出的新步伐。滬市上市公司行業信息披露規則體系基本到位。
630個中央層級減稅項目清單出爐 26個涉及股市
具體來看,涉及股市的26個減免稅項目,包括QFII和RQFII股票轉讓免征企業所得稅;滬港通A股轉讓免征企業所得稅;三板市場股息紅利差別化征稅;證券資金利息免稅;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證券買賣業務差價收入免征營業稅;設立機構、場所的非居民企業從居民企業取得與該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股息、紅利免稅;內地個人投資者通過滬港通投資香港聯交所上市股票取得的轉讓差價所得,免征收個人所得稅;外籍個人取得外商投資企業(含B股)股息紅利免征個人所得稅;投資者從證券投資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暫不征收企業所得稅;國有股東向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轉持國有股免征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免征印花稅等。
聯通將探索共享等合作事宜 否認與電信合并
日前,針對近日外界關于中國聯通與中國電信計劃共享基站被外界誤讀一事,中國聯通發表聲明稱,中國聯通積極落實監管部門關于共建共享工作的要求,就擴大共建共享等合作事宜進行探索,此類事宜與合并重組無關。
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0% 對沖部分國企拖后腿
財政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前10月國企營業總收入同比下降6.3%。作為推動經濟主動力的國企,其營收利潤等方面持續下行是不是預示著中國經濟增長將進一步失速?
從數據來看,回答似乎是肯定的。財政部公告原文顯示,石化、石油和建材等行業實現利潤同比降幅較大;鋼鐵、煤炭和有色行業繼續虧損。這些行業曾經是中國經濟的命脈,如今不但不能為中國經濟下行壓力緩解做更多貢獻,有的反而陷入“拖后腿”的情境;確實讓人感到悲觀。
個人所得稅改革方案初具雛形 專家稱提高起征點非稅改方向
記者從多渠道獲悉,目前財政部正在抓緊研究個人所得稅改革。近期財政部稅政司多次組織專家開會研討,個稅改革方案已初具雛形,財政部最快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可能將改革草案上報中央和國務院。個稅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專家稱未來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等將統一納入綜合范圍征稅,個稅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將進一步增強。
新環保法落地容易生根難 上邊禁令下邊排污仍常見
有“史上最嚴”之稱的新環保法實施已將近一年,記者日前在山西、安徽、天津等地調研發現,有些地方環保部門用按日計罰等新手段硬措施查處了一批污染企業,但也有環保部門覺得受到的“夾板氣”更多了,在公眾高要求與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硬任務之間的空間更促狹。與此同時,關乎新環保法“落地”的信息公開,仍有地方無法及時做到甚至有企業故意數據造假等問題,有待引起關注重視。
經濟有效供給受制高融資成本 企業或迎數千億減稅利好
在日前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習近平強調,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
當前中國經濟的有效供給受到高稅費成本約束、高融資成本約束兩大供給約束。每降低一個百分點的稅費或融資成本,可能就會有大量企業從盈虧平衡線上起死回生。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明年我國有望通過“營改增”、適當減少特定行業企業所得稅、減免收費等舉措為企業帶來數千億的稅費減免利好;同時,我國將通過深化金融改革解除金融抑制,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