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09日訊
發審會本周恢復 首批10企月內發行
證券時報記者從證監會有關部門了解到,隨著新股發行的重啟,IPO初審會、發審會將于本周恢復,目前在審的擬上市排隊企業均已遞交了截至今年6月30日的財務數據報告。也就是說,在明年1月份財務數據過期之前,仍可能有已過會未獲批文的企業獲得發行批文。
此次新股發行重新啟動,監管層給出了明確且靈活的路徑安排。在近期先安排前期暫緩發行的28家公司中已經完成繳款程序的10家公司發行,再安排剩余18家公司在年底前分批發行,其余已經審核完成或在審核期間的公司按照完善后的發行制度安排發行。中信建投投行人士指出,這一循序漸進的安排使得市場能夠有理性的預期,有利于市場的穩定和自我調節。
此前受市場異常波動影響,上述28家已經獲得發行批文的企業暫緩了新股發行安排,證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已經繳款的10家企業需在近期報批會后事項,它們將作為第一批重啟發行的企業,在本月20日后完成發行程序。
10月進出口繼續雙跌
中國的進出口依然雙降。海關數據顯示,10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06萬億元,下降9%。其中,出口1.23萬億元,下降3.6%;進口8331.4億元,下降16%;貿易順差3932.2億元,擴大40.2%。分析人士指出,進出口雙降局面恐將一直維持到年底,并且進口降幅大恐將拖累全年外貿出現負增長。
國泰君安宏觀分析師任澤平指出,10月進出口增速維持偏弱態勢,出口增速下滑和出口訂單上升出現一定背離,此前公布的財新PMI大幅回升,背離原因可能是時滯,通常出口訂單到出口增速傳導存在一定時滯。對美國出口較高,對歐日出口較低,顯示了當前美國和其他經濟體的增速差異,也凸顯了匯率差異,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保持基本穩定,對非美匯率升值較多,對出口構成了一定壓力。
姚剛:支持涉農企業發行上市融資
證監會副主席姚剛上周六表示,證監會將繼續鼓勵和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通過發行上市、再融資、發行債券、并購重組等方式融資和做大做強。穩步推進農產品期權市場試點工作,為涉農企業提供新型避險工具。
姚剛是在福建省福州市參加“第四屆風險管理與農業發展論壇”時作上述表示的,該論壇由證監會和農業部共同主辦。姚剛指出,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證監會全面推進資本市場服務現代農業。
據統計,今年以來,共有11家農業企業成功實現IPO、再融資,還有農業企業發行公司債券49只,共融資247.82億元。今年前三季度,農產品期貨品種已達21個,其交易量和持倉量占期貨市場總交易量和總持倉量的比例分別為31.4%和44.2%。
上交所擬改重組規則:停牌時間最長不超5個月
上海證券交易所近日發布了《關于進一步規范上市公司停復牌及相關信息披露的通知(征求意見稿)》。
總體上看,申請股票停牌是上市公司的一項權利,對上市公司正常業務中的停復牌需求,應當予以保障。《征求意見稿》在實證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將停復牌事項主要分為籌劃重大資產重組、非公開發行股份以及其他重大事項等三大類,并相應規定了原則上可予辦理的停牌期間。
以籌劃重大資產重組為例,2014年至今,停牌并披露重組預案的164家滬市公司中,60%的公司在停牌后3個月內復牌披露預案,27%的公司停牌后5個月內復牌披露預案,僅有13%的公司停牌期間超過5個月。基于這一情況,《征求意見稿》將籌劃重大資產重組的停牌期間規定為最長不超過5個月,同時對個別確須事前審批或者屬重大無先例的事項作了例外規定。基于同樣的思路,《征求意見稿》對籌劃非公開發行股份和其他重大事項的停牌期間予以了明確。
首頁123下一頁尾頁 單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