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長春11月21日電(記者齊海山)吉林省一項規劃表明,到2025年農業土地適度規模經營面積比重達到70%以上,走出一條集約、高效、安全、持續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吉林省最近編制完成的《吉林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總體規劃(2016-2025)》表明,到2020年農業土地適度規模經營面積比重達到40%以上。到2025年,農戶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社比重達到55%以上,農業土地適度規模經營面積比重達到70%以上。
吉林省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農業發展的資源和生態條件十分優越,糧食總產量、人均占有量、商品量、調出量等多年位居全國前列,是連續30多年不間斷調出糧食的重要省份。
吉林省農委主任李國強說,吉林省將在防止“非農化”的基礎上,采取財政獎補等措施,扶持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引導農戶依法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入股等方式流轉承包地。部分地區將開展承包地有償退出試點,引導有穩定非農就業收入、長期在城鎮居住生活的農戶自愿退出土地承包經營權。
據介紹,計劃2017年完成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吉林省開展“三權分置并行”試點,分別頒發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證、承包權證、經營權證,允許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向金融機構抵押融資。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