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20日電(記者趙曉輝)記者20日從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獲悉,近日,在加拿大召開的SKA國際大科學工程天線工作包聯盟董事會會議上,中國電科提交的SKA天線設計方案通過批準。該工程最核心的工作單元設計方案花落中國。這標志著我國在天線領域的技術水平得到了國際同行的認可。
SKA為英文“SquareKilometreArray”的縮寫,意為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平方公里陣SKA始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是多國合作的國際大科學工程計劃,約有20個國家上百個科研機構的天文學家和工程師參與。SKA擬由約3300面15米口徑反射面天線、250個直徑約60米的致密孔徑陣列及250個直徑180米的稀疏孔徑陣列組成,分布在3000公里范圍形成望遠鏡陣列。
據介紹,SKA使用的光纖可以繞地球兩周,每天產生的數據量預計是全球互聯網流量的10倍。它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綜合孔徑射電天文望遠鏡,比現有地面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陣列EVLA的靈敏度提高50倍,巡天速度提高10000倍,可以探測到50光年外行星的信號,將為人類認知宇宙提供重大機遇。
建成后的SKA承擔著重要的科學觀測使命,它將致力于回答宇宙的一些基本問題,比如起源問題,它會致力于探討宇宙學與星系演化,特別是星系形成、暗能量的基本性質,開展宇宙黑暗時期探測,尋找孕育生命的搖籃,探測外星生命;再比如,它會致力于探索宇宙間的基本力問題,檢驗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等理論是否正確,探索宇宙磁場的起源和演化。
SKA項目包含11個工作包,中國參與了其中6個的研發。SKA天線項目總設計師、中國電科54所首席專家杜彪說:“在SKA的11個工作包里,天線工作包是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部分,在70MHz-20GHz的SKA觀測頻譜中,占據從350MHz-20GHz的觀測頻譜。15米口徑反射面天線的單價在100萬歐元左右,其資金占項目總投入的20%以上。”
據悉,中國電科計劃根據設計方案,到2017年研制出一個15米口徑的雙偏置格利高利天線正樣樣機并經過測試驗證,為正式建造天線打好基礎。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