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國人正在一個人生活?
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躍生曾比照歷年普查數據,發現中國“一人戶”家庭數量明顯上升。全國的獨居人口已從1990年的6%上升到2010年的14%。
根據國家統計年鑒,2013年的數據是14.6%;而全國“一人戶”占比最高的上海市,每四戶里竟然就有一個一人戶。人口遷徙,跨城工作,多代家庭減少,城市化發展等都成為獨居人數翻倍的原因。
有些人,因為年老而獨居
近日,一篇題為《上海85歲夫妻手拉手開煤氣點火自殺》的新聞引起網友關注。老齡化問題以異常激烈的方式,再次出現于公眾視野。
這對在上海獨自居住的高齡夫妻,不愿子女照顧,這或許是當代老人的心理縮影。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近一半的老人更愿意獨立生活。
據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2010年,獨老、老年夫妻獨自居住的比例已趨近總體一半,相比二十年前七成老人與子女同住的比例變化明顯。其中遼寧、山東、江蘇、廣東、上海、浙江六個東部城市的75歲以上獨居老人最多。紐約大學社會學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所寫的《單身社會》中,有一章講的就是《獨自老去》,他認為,老人對失去個人獨立的恐懼感,以及對自身越來越依賴他人或其他機構的焦慮,困擾著大多數老年人。
有些人獨居,是因為還年輕
獨居,并不僅僅發生在老年人中,年輕人是城市“一人戶”的主力軍。
20歲到39歲的年輕“一人戶”接近2000萬戶。與老年“一人戶”女性高于男性的情況不同,20歲到64歲的“一人戶”中,男性比例要高出女性很多。而與老齡段因喪偶、空巢而獨居不同的是,青壯年的“一人戶”更多是因為終身大事尚無著落。聊到這里,我們似乎繞不過單身的話題。與高漲的城市“一人戶”數量相對的是城市青年一年高過一年的初婚年齡。
全球億數量級的獨居人數
《宋書·周朗傳》中有云:“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當然,這是古語。現今,英美發達國家的單身人數已趨近總人口的一半,盡管其中還包括離婚及喪偶人群。
在亞洲,對獨身者最友好的國家莫過于日本。即便最繁華的東京,也多見像思出橫町這樣,匯集狹小食肆,不僅減少群處的尷尬,還附贈生啤烤串的慰藉。二十世紀初,從格林威治村走出獨身風尚,走出擺脫傳統家庭觀念的獨立女性。當今中國,老人與年輕人的獨身比例越來越高,這也許印證了克里南伯格《單身社會》中所下的結論:“單身社會,正成為一次空前強大、無可避免的社會變革。”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