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央行發布的10月份金融運行數據顯示,當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大幅下跌至5136億元,遠低于9月份的1.05萬億元,也低于市場預期的8000億元,比去年10月還要少347億元。專家普遍認為,這一數據顯示當前貸款需求不足,以及不良貸款上升導致商業銀行放貸審慎。當前通縮風險有上升趨勢,貨幣政策還需進一步放松。
央行數據顯示,10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92.65萬億元,同比增長15.4%,增速與上月末持平,比去年同期高2.3個百分點。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5136億元,同比多增480億元。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1671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327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998億元。
當月人民幣存款增加5785億元,同比多增960億元。其中,住戶存款減少5921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276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5111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4848億元。
央行數據還顯示,初步統計,2015年10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4767億元,分別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少8523億元和1770億元。
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評論表示,昨天出爐的數據超預期走弱。新增人民幣貸款僅增加5136億元,住戶和企業貸款大降。內需不振加之銀行厭惡風險情緒上升降低貸款投放,轉而增加票據融資可能是主要原因。信貸走弱和未貼現承兌票據大降也拖累社融總量跌至15個月內低點。未來隨著此前寬松見效信貸或將逐步恢復。但考慮到通縮風險上升,寬松仍是必選。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昨天指出,10月份的經濟數據顯示,第四季度中國經濟可能難以實現強勁增長。“我們認為,政府需要實施更加強勁的財政政策來推動經濟增長。通縮風險的上升也使得央行可能進一步通過降準降息來放松貨幣政策。”劉利剛還認為,由于通過銀行系統的信貸渠道的有效性不足,政府需要積極地推進金融市場改革。政府需要鼓勵企業進入債券市場融資,這將使得企業能用較低成本獲得長期限的融資。
最新消息
三季度末銀行不良貸款率1.59%
昨天,銀監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1863億元,較上季末增加944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59%,較上季末上升0.09個百分點。
數據表明,商業銀行的利潤增長繼續趨緩。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當年累計實現凈利潤12925億元,同比增長2.21%。2015年三季度商業銀行平均資產利潤率為1.20%,同比下降0.15個百分點;平均資本利潤率16.68%,同比下降3.11個百分點。
不過,銀行業整體風險抵補能力保持穩定,針對信用風險計提的減值準備較為充足。2015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余額為22634億元,較上季末增加973億元;撥備覆蓋率為190.79%,較上季末下降7.59個百分點;貸款撥備率為3.04%,較上季末上升0.06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銀行業資產和負債規模繼續穩步增長。截至三季度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境內外本外幣資產總額為192.7萬億元,同比增長14.78%。其中,大型商業銀行資產總額77.9萬億元,占比40.41%,同比增長9.88%;股份制商業銀行資產總額35.9萬億元,占比18.62%,同比增長19.59%。
銀行業金融機構境內外本外幣負債總額為178.2萬億元,同比增長14.01%。其中,大型商業銀行負債總額72.0萬億元,占比41.41%,同比增長9.23%;股份制商業銀行負債總額35.9萬億元,占比18.88%,同比增長19.40%。(記者程婕)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