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薪后,銀行員工冒險兼職非法集資又有所抬頭,部分銀行員工利用職務之便,違規私自與非法集資單位串通,成為向公眾集資的一線推介人員,致使銀行儲戶將其代理的集資單位混同于銀行,進而上當受騙。
原標題:有銀行員工降薪后兼職做非法集資
上海銀監會公布23起處罰案件19起涉及員工非法集資
上海銀監會近日集中發布了2015年以來對轄區內銀行進行的行政處罰決定,共計23個,總共處罰1353萬元,而其中有19起案件涉及銀行員工非法集資。記者采訪發現,降薪后,銀行員工冒險兼職非法集資又有所抬頭。監管層也提醒儲戶,存款或購買理財產品一定要確保是銀行的正規業務,不要貪圖高收益產品。
廣東銀監局官網在上個月30日發布了2011年以來該局行政處罰情況一覽表,共有9起,大部分是集中在亂收費方面,并無涉及銀行員工非法集資。
廣東某銀行業人士透露,當前,確實有部分銀行員工利用職務之便,違規私自與非法集資單位串通,成為向公眾集資的一線推介人員,致使銀行儲戶將其代理的集資單位混同于銀行,進而上當受騙。廣東同樣存在類似的現象。雖然監管層是禁止銀行員工非法集資,但是員工鋌而走險無外乎為了利,即更高的提成,而客戶則被超出常規的收益率誘惑。這種事情在現時行業降薪的環境下有所增加。
銀行熟人兜售年收益率達13%的保本產品
業內稱不靠譜!
無獨有偶,有儲戶徐小姐也向記者爆料,前不久,在銀行工作的一熟人就向其兜售年化收益率達13%的理財產品,起始資金為100萬元,并稱是保本低風險。徐小姐甚是心動,因為現時銀行風險較低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實在太低了。但是仔細一問,該員工坦承,并非銀行柜面銷售的產品,是私募產品,其本金可以保證。為安全起見,徐小姐沒購買。
前述銀行人士表示,徐小姐的做法是正確的,雖然在銀行工作的熟人口頭確認是保本,但實際上是無法保證的,一旦本金受損,銀行會以員工個人行為為由撇清責任,投資者很難從銀行獲得賠償。據介紹,銀行員工非法集資所得資金,或自行放貸,或是受其他機構委托。
針對銀行員工參與非法集資的案件,上海銀監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一方面對于銀行而言,其內部控制管理還需進一步加強,而對于監管部門來說,下一步將就操作性風險等方面進行加強監管。
提醒:買銀行理財產品要確認是銀行正規產品
針對近年來廣東銀監轄內銀行理財和代銷產品銷售違規行為多發、“飛單”案件頻出的情況,各地銀監局也采取一系列措施防范風險。廣東銀監局要求轄內所有銀行網點在2015年年底前對高風險理財產品和其他所有代銷產品銷售過程實施錄音錄像同步監控,并要求商業銀行網點應設專區或專柜銷售高風險理財產品和所有其他代銷產品。
廣東銀監局官網也發布多個提示,其中,針對“飛單”頻發,提醒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要注意查證購買產品是否為銀行正規產品。同時,要關注購買產品的資金是否匯入銀行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