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訣
與世界保持適當“距離”
讓蔣方舟感到必須成熟的壓力,源自過早的成名和一帆風順的經歷。
“我原來只是一個在湖北小城市里長大的孩子,對這個廣大世界的種種精彩與危險,其實原本并沒有很多很深的了解。”蔣方舟說,來到北京后,她看到周圍世界種種的誘惑、虛假和偽飾,看到社會規則的冰冷和嚴酷,她困惑于“身邊的人,他們都在談論出國,談論如何去投機體制,去怎樣完善自己的成功學”,困惑于自己“無法如同這樣去蠅營狗茍地找到自己的生活,不管是當下和未來。”
不過,即便是感慨和牢騷,蔣方舟還是很快就找到了方向,“我們不應該選擇犬儒式的逃遁或者隱士式的逃逸,尋求自己與這個世界的完全隔離。”她說,“找到與世界之間不妥協的方式并不難,我們認可世界的標準和價值是一回事,去理解和了解這個世界的標準和可能的風險又是另一回事。”正是因為這種想法,蔣方舟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始終以一個小城姑娘的心態和視角來看待這個大千世界。”
在贊譽、困惑和感慨中,蔣方舟終于承認自己不曾歷經滄桑,卻已不再青春。
對話
柒周刊:為什么你在2009年寫完《謠言的特點》之后,時隔好幾年的時間都沒再出版新書?這背后有什么原因嗎?
蔣方舟:小時候寫書的時候,都是寫一些小時候的生活,自身成長變化,我的心情和我的故事這些方面。但是后來考上大學后,就忽然疑問起來,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出書。因此我停下來,這幾年都沒有出書?,F在出這本新書,發現現在出書更重要的是為了總結自己從進入學校,到成年以來,這一個新階段的生活感悟。我認為現在已經到了這個時機所以出了這本書。
柒周刊:和以往一樣,你這本書是否也是持續關注自己的青春成長過程和心靈的變化的一本書,作為私人角度來寫出自己的感悟?
蔣方舟:我這本書主要是在關注80后,90后大家的生活,大家的事件,去進行觀察,觀察他們的生活,他們在這一時代背景下的心態,關注這一個時代人們的生活和想法。
柒周刊:在你的新作品中最關注和最想表達的理念和價值觀是什么?
蔣方舟:我最想寫的是他人,而不是自己,寫這個當代社會群體現象。如果說這里終有什么價值理念體現的就是,我一直在思考在這個時代我們該怎么活,怎么面對自己,面對別人??赡芤粋€偉大的作家像托爾斯泰那樣,他們幾十年寫了很多書,但是他們其實一直在關注同樣一個問題。但不管是否在這個時代,不是所有的作家都會去思考這樣一個問題。
柒周刊:畢業之后,你為什么不選擇一條專業作家的道路,而要去《新周刊》擔任副總編,還有你接拍一些商業廣告的事情,你是如何看的?
蔣方舟:我覺得特別害怕自己被封閉起來,在書齋里自己的路越走越窄,而我愿意更多地與這個社會和時代進行接觸。我不是像別人那樣以接廣告為生,這只是一種趣味和嘗試。
柒周刊:你認為自己的這本新書表達的事物與以往作品相比,最大的新意是什么?
蔣方舟:讀者在我原先的作品中,能看到的是蔣方舟,而現在看到是他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