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笑了,觀眾也笑了。
人們很難察覺他的表演是何時開始的——鮮花引起的話題還在延續:“臺上擺了這么多鮮花真香啊,省得往后給我買花圈了……真到那天,必須送真花,假的不行啊!”原本是一語雙關,觀眾卻不知道另有隱情,笑聲四起。
馬三立似乎有意沖淡晚會隆重、嚴肅的氣氛。相聲就是讓人們笑的,他要把笑進行到底。于是他嫻熟自然地現場抓哏:“今天我告別舞臺,不等于我告別相聲,我還要繼續努力。有的觀眾點我那段《買猴兒》,說不了了,沒氣力了,我現在已經成了‘老猴’了!”利用同臺演員的名字“現掛”,從來是馬三立的拿手好戲:“倪萍叫我唱一段,我這聲音怎么能比得上李光羲呢,李光羲是金鐘兒嗓子。他為什么有這么好的嗓子呢,他平時就注意保護,不抽煙、不喝酒,干東西不吃,李光羲,光喝稀的……還有郭頌,我們認識好幾年了,他不忌口,蔥、姜、蒜什么都吃,辣椒也吃。我一想對呀,他叫郭頌啊,不管什么吃的,端起鍋來就往嘴里送!”逗得觀眾大笑。
主持人倪萍恭維他:“馬老今天穿得這么帥,太漂亮了!”馬三立說長這么大,沒人夸自己漂亮。倪萍說現在流行減肥,您這么瘦,所以最漂亮。馬三立說不敢減肥了,沒的減了,長這么大,沒超過一百斤。然后指一指旁邊的趙忠祥:“他的襪子能給我改一背心……”
就這樣,一臺告別晚會,或自我調侃,或就地取材,引得現場笑聲不斷。眾明星上臺表示敬意和祝賀時,他仍然不讓氣氛莊嚴起來——當被稱作當代相聲領軍人物的馬季神態虔誠地向馬三立表示崇敬之情,贊譽馬老是相聲藝術的一座豐碑,并獻上自己手書的八個大字“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馬三立含笑稱謝,拉起他的手說:“我和馬季,還有馬玉濤是一家子,都是‘馬大哈’的后代。”全場又一次大笑。
2002年,馬三立病情轉重,接受了第二次手術。此后臥床、輸液,身體日漸虛弱。家人不告訴他是什么病,他也一直不問自己患的是什么病。
2003年年初,馬三立病情惡化,僅靠輸液和氧氣維持生命。臨近春節的一天,他問家人是什么日子,女兒告訴他是臘月二十八,他用微弱的聲音說:無論如何不能死在“年下”(指春節前后),要不,你們過不好年……以后年年都過不好年……他沒有再說下去,床前侍候的孩子們已淚如雨下。
舐犢情深,父親之心創造了奇跡——他真的堅持到了春節過后。2003年2月11日(農歷正月十一)清晨6時45分,馬三立溘然長逝。
遵照老人生前的遺囑,后事從簡,不給領導、組織和各方面添麻煩,當天入土為安。
那天下午,天津紅橋區的一座清真寺內,聞訊趕來的生前好友和老觀眾送別馬三立。老人走得很安靜。
隨后,媒體連續發表了大量報道和悼念文章。
2003年3月25日,在天津隆重舉行了“馬三立藝術人生追思座談會”。
2003年11月18日,馬三立紀念銅像在他的母校——天津市和平區萬全道小學落成。(劉連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