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馬三立在中國大戲院參加抗洪救災募捐義演,時年84歲,這是他最后一次登上這座華麗的舞臺。2000年年底,馬三立被確診為膀胱癌。2001年和2002年,他分別接受了兩次手術。2003年2月11日(農歷正月十一)清晨,馬三立溘然長逝。遵照老人生前的遺囑,后事從簡,當天入土為安。
晚年再創“單口”藝術高峰
我與馬三立,曾有過長時間的交往。我撰寫的《馬三立別傳》一書,完稿于1990年4月,次年出版后,引起一些反響。
20世紀90年代,已步入耄耋之年的馬三立依然保持著活力,演出雖然逐漸減少了,社會活動卻越來越多。
這時,他的藝術成就和影響達到了最高峰。1992年11月12日,中國曲藝家協會等單位在天津舉辦“慶祝馬三立從事相聲藝術六十五周年”活動,與會專家對馬三立的藝品和人品給予了高度評價;一周后,由文化部群文司、中國曲協藝委會、天津市文化局等聯合舉辦的“馬三立杯”業余相聲邀請賽揭幕,馬三立擔任顧問,那是相聲界第一次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次以藝術家名字冠名的全國性賽事。
1992年,為馬三立捧哏的合作者王鳳山去世后,馬三立就只說單口的小段子了。沒想到,這一來另辟蹊徑,開辟了另一方藝術天地——隨著馬三立的單口小段《家傳秘方》、《八十一層樓》、《講衛生》、《練氣功》、《賣魚》、《內部電影》、《老頭醉酒》的廣為流傳,人們津津樂道。
大師的幽默是不受舞臺限制的,晚年的馬三立似乎隨時隨地能抓出笑料,信手拈來,激起笑聲一片。他接受采訪或出席活動,往往有人要求拍照。當時還沒有數碼相機,人家剛把照相機舉起來,馬三立故作嚴肅地問:“膠卷是正品嗎?”還沒等對方反應過來,他又說:“現在騙人的事太多,不行,先打開看看!”拍照者急了:“一打開膠卷不就……”話到半截,馬三立和在場的人都樂了,原來是個“包袱”。馬三立受邀去勞教所向失足青少年講話,剛走下汽車就有兩位女警察走上前來,一人一條胳膊攙扶著馬老,記者們一路追隨照相。走著走著,馬三立忽然對女警察說:“能不能由一位扶著我?”女警察不解:“馬老,您年紀大了,倆人扶著走不是更穩當嗎?”馬三立顯出為難的樣子說:“是,這樣是穩當,可你們看這么多記者照相,明天一準兒見報,群眾看見我讓倆警察架著往里走,會說馬三立這么大年紀還犯案,這不,被警察押著進監獄了!”此話一出,扶著他的兩位女警察笑得彎下身,半天沒直起腰來……
馬三立喜歡古詩詞,老來常引詩自娛,他曾抄錄宋代著名理學家程顥的詩:“云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知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詩句中洋溢的明朗、樂觀,映照出馬三立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心境。
手不釋卷的“馬大學問”
馬三立在臺上說相聲時常自稱“馬大學問”,生活中的他確實愛讀書,到老仍手不釋卷,且博聞強記。他早年的名作多是“文段子”,以擅長文哏著稱,內容離不開引經據典之乎者也,雖然往往是“歪批”,原文卻是要貨真價實的,他說來流暢自如,一氣貫通,斷句、語氣準確妥帖,這和他在古典文學上下過很深的功夫是分不開的。馬三立讀書,涉獵面很廣,從古詩文到演義、評話、野史、傳奇、志異、笑林以至科普讀物都讀。為了在相聲中譏諷那些迷信算卦的人,他還讀了許多相書。他認為相聲演員的肚子應該是“雜貨鋪”,腦子里應該裝有一部“百科全書”,這樣才會在臺上傳達給觀眾更多的東西。
除了讀書,馬三立還喜歡看戲、習畫寫字、看足球。戲曲和曲藝歷來不分家,看戲是他一生的愛好,由此結交了許多梨園行的朋友。他還能粉墨登場,晚年偶爾在慶典或聯歡性的合作戲中“客串”角色,雖然嗓音欠佳,卻總能給人們帶來笑聲。他愛好國畫、書法,原為自修自娛,晚年上門求取墨寶的人卻越來越多。他對足球不僅愛看,而且很有研究。
1998年,馬三立在中國大戲院參加抗洪救災募捐義演,時年八十四歲。這是他最后一次登上這座華麗的舞臺。
晚年的馬三立律己甚嚴,曾經自擬“養心安神十一條不該”和為人處世的“三別、三不、三對、三要”。“十一條不該”中,有“不該辦的事情,不辦;不該去的地方,不去;不該用的物品,不買;不該要的禮物,不收;不該得的報酬,不要……”等。“三不”是“不為名利得失傷腦筋;不羨慕妒忌大款大腕;不在藝術上消極灰心”。“三對”是“對自己的聲望,珍惜;對道德品行,端正;對衣食住行,知足”。
病中笑別舞臺
2000年年底,馬三立因身體不適住進醫院檢查,被確診為膀胱癌。2001年春天接受第一次手術后,病情有所緩解。這個幽默的老人,生病住院期間仍然樂觀、豁達,笑口常開。術后傷口疼痛,醫生對他說實在太疼就打止疼針,他問是打杜冷丁嗎?醫生說是,馬三立知道杜冷丁類藥物容易上癮,就忍著疼痛不打。他對醫生說:“少打這樣的針,回頭病好了出院沒回家,從醫院直奔戒毒所就麻煩了!”在場醫護人員都忍不住笑了,感慨病痛中的老人還如此風趣。
2001年12月8日晚,天津《今晚報》等單位聯合舉辦“相聲藝術大師馬三立從藝八十周年暨告別舞臺晚會”,絡繹不絕的人冒雪從四面八方趕到天津市體育館,都想再看一看告別舞臺的大師的身影。
晚會由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趙忠祥、倪萍主持,蘇文茂、馬季、常寶華、姜昆、馮鞏、牛群等幾代相聲名家出席,歌唱家李光羲、馬玉濤、郭頌及曲藝界、戲曲界的眾多著名演員助興演出,群星薈萃。
最后,馬三立登場了。仍是一身灰色中山裝,灰發梳理得一絲不亂,一派儒雅的長者風范。不知道的人,絲毫看不出他已身患絕癥,不久前剛動過大手術。他站在舞臺上,精神矍鑠,笑容可掬。
依然是過去的老習慣,先向觀眾作揖示意。待如潮的掌聲停息下來,大廳里鴉雀無聲,人們靜靜地等著大師開口,誰也沒想到,那沙啞、溫和的嗓音說出的第一句話竟是:“我叫馬三立……”誰不知道他是馬三立?但他用這種小學生報到式的自報家門,輕輕化解了與幾千名觀眾的距離。然后他張望一下滿臺的鮮花和花籃,抬頭面向觀眾,用有些惶恐和靦腆的語氣問道:“……我值嗎?”場內迅即響起了雷鳴般的回應:“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