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悄然過半。從官媒高呼“挺起A股脊梁”、到時隔兩年再打“3000點保衛戰”、再到觸底反彈走出“獨立行情”……相較于往年,2022年上半年的A股市場顯然更加“考驗心臟”。
截至6月30日收盤,上證指數一度觸及3400點,半年累跌6.63%;深證成指累跌13.2%;創業板指跌15.41%。
從板塊來看,上半年31個申萬一級行業僅煤炭板塊“一枝獨秀”。而曾在年初以一己之力“護盤”A股的銀行板塊,在經歷3月大跌后雖短暫“回血”,但仍處在低位。板塊半年股價累跌2.42%,在31個板塊中排名第七。
個股方面,1月,板塊再迎新成員,蘭州銀行圓夢深市,銀行股正式擴增至42家。從股價表現來看,上半年,這42支個股“喜憂各半”,21家股價實現收漲、21家錄得下跌。
而隨著市場恐慌減弱,經濟企穩回升,多家券商均看好銀行股下半年前景,并認為具備絕對收益空間。
9只銀行股上半年漲超10%,招行市值半年蒸發1555億
銀行個股上半年的分化趨勢與2021年大體相同,成都銀行及江浙地區區域性銀行漲幅整體靠前。
i問財數據顯示,42只個股中,有9家銀行半年股價漲幅超過10%。
“2021年冠”成都銀行再得2022年度“半年冠”,截至6月末,其股價累計漲超45%;江蘇銀行、江陰銀行分別以31.12%和23.43%得漲幅位列二、三位;南京銀行在6月30日單日跌6.5%的情況下,仍憑借4月的強勢拉升位列板塊第四位。
有10家銀行跌幅超10%,其中2021年內實現上市銀行的四家銀行——重慶銀行、齊魯銀行、瑞豐銀行、滬農銀行,有三家榜上有名。
瑞豐銀行以27.39%的股價跌幅登上上半年銀行股跌幅榜首位;鄭州銀行、青農商行位列2、3位;招商銀行4月時因人事巨變股價大跌,5月末新任行長王良出手增持,股價漸有回升之勢,半年累跌13.36%,排在板塊第四位。
齊魯銀行、重慶銀行上半年股價分別跌12.54%和10.79%,滬農商行累跌2.79%。
市值方面,“四大行+招行”的第一梯隊陣容較上年末沒有變化,但排名有所調整。
i問財數據顯示,至6月30日,銀行板塊市值頭名仍為宇宙工行,市值為1.63萬億;建行超越招行重登“第二大行”,至6月末市值1.14萬億,招行為1.08萬億元;農行、中行分別1.04萬億元和9109億元。
對比全市場,上述五行分別為第2、4、5、6、9大上市公司。
新股方面,1月17日,蘭州銀行正式上市。作為A股首只破凈發行的銀行股,蘭州銀行在申購之時并未獲得較高的市場反響,反遭棄購360萬股。
但上市后,“白菜價”蘭州銀行連漲五個交易日,股價實現翻倍。至6月30日收盤,蘭州銀行以14.95%的漲幅位列板塊第七名。
招行田惠宇被調查引爆板塊大跌,當前僅7家銀行股未破凈
與往常業績、政策、周期驅動不同,2022年上半年,高層人事變動對銀行個股和行業股價的影響較大。
4月中,一則招行行長田惠宇被帶走調查的消息引爆市場,招商銀行A、H股價齊齊暴跌。三個交易日內,招商銀行股價下跌近12%,帶動大金融板塊整體大跌。一周后,中紀委網站發文,田惠宇“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此后一交易日,招行股價應聲再跌8.6%,帶動銀行板塊日跌4.6%。
6月29日,南京銀行公告其董事、行長林靜然因工作需要、另有任用,已提交辭職報告。30日,南京銀行股價曾觸及跌停。
當前,據悉,林靜然已出任東南集團副董事長、黨委委員(保留市管企業正職待遇)一職。但投資者的恐慌情緒尚待消解。
相較于帶來重大利空的高管變動,代表著利好消息的高管增持對于股價的提振作用卻并不明顯。
上半年,雖然半數銀行股價飄紅,但“破凈”仍為銀行股常態。42只個股中,足有36只市凈率低于“1”,其中民生銀行、華夏銀行最低,均為0.33倍;寧波銀行、招商銀行、成都銀行最高,分別為1.68倍、1.39倍和1.25倍。
在此背景下,2022年上半年,已有8家銀行公告觸發穩定股價措施啟動條件,包括郵儲銀行、蘇州銀行、瑞豐銀行、齊魯銀行、廈門銀行、浙商銀行、重慶銀行和渝農商行。
其中僅郵儲銀行采取控股股東單一增持的方式,郵政集團出資5000萬“護航”;齊魯銀行和廈門銀行均采取持股5%以上股東并現任領取薪酬的董監高共同增持的方式,其中齊魯銀行擬出資額最高、為5420.65萬元。
另外6家銀行的增持主體均為現任領取薪酬的部分董監高。其將以不超過上一年度自所屬銀行領取薪酬總額(稅后)15%的自有資金增持該行股份。
然而這類高管或股東的“被動”增持對于銀行股股價的促進作用并不明顯。
光大證券研報表示,即使短期內可能對股價有提振,但囿于基本面未有實質性改善,漲勢通常難以持續。從2019年以來觸發穩定股價條款上市銀行的股價走勢看,近6成的上市銀行在方案披露后的首個交易日具備絕對收益,而T+30日以后,多數銀行并無絕對收益表現。
機構密集調研中小銀行,普遍看好下半年行情
對于處在歷史估值低位的銀行股的未來走勢,機構普遍持看好態度。
申萬宏源研報表示,隨著“高估的資產質量風險”和“經濟溫和復蘇帶動需求修復”兩大核心預期差修復后,銀行板塊將迎來價值重估行情。
海通證券初步預判銀行中報營收、利潤增速將會比一季度高。同時,考慮到銀行公司受宏觀影響較大,海通證券認為若2-3家銀行快報明顯超預期后,市場將修正行業預期,從而帶來行業性普漲。
個股中,申萬宏源認為,銀行大分化時代,選股層面“資產強”、“風險小”二者缺一不可,因而低估值優質股份行和緊握“小而美”的城、農商行為其重點推薦對象。
2022年以來,中小上市城、農商行成為機構調研的熱點。
i問財統計顯示,2022年上半年,A股上市銀行共計23家獲得調研,較2021年同期增加10家,累計調查次數達183次。
其中張家港行被調研次數最多,達38次;江陰銀行、蘇州銀行分別為27次和23次;蘇農銀行、杭州銀行、寧波銀行也分別達到17、16和12次。
23家被調研機構中,僅中國銀行一家國有行,中信銀行、浙商銀行兩家股份行,城商行多達11家,農商行有9家。
此外,23家銀行中,有13家總部位于江浙滬地區。 (馮紫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