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和投資者是魚與水的關系,同生共榮。
作為商業銀行“領頭羊”的國有六大行年報披露收官,經營業績依次揭曉的同時,六家銀行投資者關系這項必修課的年度答卷也同步出爐。
大手筆分紅回饋投資者
現金分紅是投資者獲得上市公司發展成果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上市公司展現自身功力及提振投資者信心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證監會一直鼓勵上市公司通過分紅等方式回饋投資者。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曾表示,上市公司質量的提升,最終要體現在價值創造和價值分配能力上。上市公司要繼續通過現金分紅、股份回購等方式增強對股東的回報。
監管大力倡導之下,作為金融“國家隊”的國有六大行,持續穩定分紅,提升投資者獲得感。2021年,在經營業績穩步提升的基礎上,國有六大行拿出“真金白銀”回報投資者。
據了解,六家銀行2021年度擬合計派發現金分紅高達3821.93億元,較2020年分紅金額增長403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六家銀行現金分紅比例均保持在30%以上。
“優秀的上市銀行要考慮長遠發展,適度合理的現金分紅比例既能滿足長期投資者需要,也能滿足價值投資者需要。”工商銀行董秘官學清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保持合理的現金分紅,有助于增強內源資本補充能力,為公司的長期價值奠定穩健、堅實基礎。
根據利潤分配預案,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601988)、交通銀行、郵儲銀行每股派現金額分別為0.2933(含稅)、0.364元(含稅)、0.2068(含稅)、0.221元(含稅)、0.355元(含稅)及0.2474元(含稅)。以4月14日收盤價為準計算,交通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四家銀行股息率均超6%。
在財經評論員郭施亮看來,國有大行投資更注重股息率,股息率高則具有一定的投資安全邊際。長期持股并通過現金分紅再投資,更容易感受到股息率優勢,這類投資者更適宜銀行股投資。
多渠道溝通傳遞公司價值
作為上市公司,不僅要做得好,更要“講得好”。
過去的2021年,國有六大行編制并披露各項定期報告及臨時公告,及時向投資者傳遞公司戰略規劃、業務特色亮點等。據上交所公布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評價結果(2020-2021),六家銀行信息披露工作表現優秀,評價結果均為最高等級“A”(評價期間為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
相較于信息單向傳遞的溝通渠道,雙向互動的溝通渠道更能夠拉近上市公司與投資者之間的距離。2021年,國有六大行召開業績說明會、依托“上證e互動”等多種溝通渠道,與投資者廣泛交流。此外,國有六大行持續深化與資本市場溝通交流,接待機構調研,傳遞公司價值。
據郵儲銀行披露,2021年全年該行共計組織線上路演交流46場,參加投資論壇峰會23場,接待調研56場,累計通過125場會議與境內外投資者、分析師約1650人次進行溝通交流。
2021年,交通銀行投資者關系團隊日常接待33場次投資者、分析師的現場與線上調研、參加4場投資策略會,與境內外近400人次的投資者和分析師溝通交流。
中國銀行深度開展機構投資者交流,全年完成各種形式溝通活動170余次。農業銀行以現場會議、電話會議等多種形式組織近百場投資者、分析師見面會,覆蓋市場主流投研機構。
建設銀行與境內外投資者及分析師交流千余人次,積極傾聽市場聲音,展現長期發展和競爭能力的優勢。工商銀行積極回應投資者、分析師問題,增進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發展和工商銀行高質量發展的全面、客觀了解與認知,推動市場價值向公司長期內在價值合理回歸。
“無論是主觀上消除信息不對稱或者是避免誤解角度,還是從客觀上降低同行業公司市值差距角度,各上市公司都把投資者關系管理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是否開展調研或調研的頻次,也說明公司對投關工作的重視程度。
誠然,國有六大行在投資者關系管理工作方面做出諸多有益探索,但仍存較大的提升空間。
2021年,國有六大行中僅郵儲銀行和交通銀行錄得上漲。今年以來,銀行板塊逐漸復蘇,國有六大行年內均實現上漲,但仍處于破凈狀態。郵儲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市凈率分別為0.81倍、0.63倍、0.59倍、0.52倍、0.51倍及0.48倍。
良好的投資者關系能增進投資者對公司的了解和認同,進而助力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享受估值溢價。然而,在良好基本面的支撐下,國有六大行依然集體“破凈”,這意味著投資者信心不足,導致公司被低估。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面對2億數量的證券市場投資者,國有六大行仍需以實際行動破解難題,將自身投資價值全面、準確地傳遞給投資者,建立良好的市場預期,提升公司整體價值,和投資者相互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