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下午,一輛滿載10噸柴油的油罐車駛入上海外高橋二期碼頭,這是疫情發生以來,上海石油為碼頭作業送來的第54車成品油。數據顯示,自上海首批地方企業復工后,他們的日均配送車次實現了翻番。
汽柴油消費,是經濟運行的晴雨表,其銷量增長,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市場“大動脈”“微循環”正在打通,上海這座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正逐漸恢復往日活力。
4月以來,上海在確保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基礎上,分階段推進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中國石化駐滬企業緊跟上海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節奏,提前統籌部署,優化調整負荷,對城市經濟運行、產業鏈供應鏈有效運轉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連續平穩運行,為上海“復蘇”打下堅實基礎
4月16日,上海市經信委發布首批666家保運轉重點企業“白名單”,以生產型企業為主,準許名單企業自4月20日重新開工,并要求以龍頭企業為牽引,以點帶鏈、以鏈帶面,推動工業企業逐漸恢復生產。其中,石油化工及精細化工制造業是上海重點工業行業,高橋石化、上海賽科、上海石油3家企業位列首批“白名單”。
4月底,上海市經信委下發第二批“白名單”,化銷華東等企業被納入。5月初,上海石化等企業被納入第三批“白名單”。
石化工業是流程工業,即便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中國石化駐滬企業仍然處于連續生產運行狀態,全力保障民生需求和下游企業生產需求,在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面對奧密克戎變異株快速傳播,高橋石化、上海石化、上海賽科為降低疫情交叉感染風險,于3月初先后封閉管理,共有近7000名員工逆行返崗,兩個多月來足不出廠、奮戰一線,為生產裝置低負荷下平穩運行護航,保障了疫情期間產品穩定供應。
煉油銷售公司、化銷華東公司全力做好拓市增銷工作,積極優化公路、鐵路、水運等,通過接力運輸、多地聯運等方式,確保煉廠裝置后路暢通、產品送至下游客戶。上海石油統籌抓好抗疫和保供,奮斗在服務民生的最前線,開辟400余條綠色防疫加油通道,動員2000余名員工堅守崗位,形成能源和物資保障合力。
有序推進返崗,逐步恢復正常生產經營秩序
5月16日,在當地政府的指導幫助下,高橋石化31名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干經過3天緩沖區的觀察,進入閉環管理,開始24小時駐廠值守。這意味著,在上海復工復產中,該公司打通了返崗通道。
高橋石化、上海石化、上海賽科等煉化企業第一時間研究實際情況,制定了復工返崗人員進入廠區閉環區域管理方案,設置返崗人員緩沖區,嚴格做好復工期間疫情防控工作。
“我們將緩沖區進一步分為紅區、黃區和藍區。紅區專門用于核酸檢測陽性人員集中隔離,黃區安置密接和次密接人員,藍區則專為返崗人員準備。”高橋石化疫情防控專班負責人滕武說。所有核酸檢測陰性的返崗人員都必須在藍區隔離3天,并通過多次核酸和抗原測試才能進廠。
上海石化全面迎接大檢修,協調各方力量,保障大修人員、物資順利到位。他們積極協調相關部門,調派車輛點對點將施工人員送至隔離點,進行7天的集中觀察,經過1次抗原檢測及7次核酸檢測無異常,方能進入廠區,隨后還需進行7天健康觀察。承包商檢修人員被安置在廠區里的四個駐點,并采用硬隔離措施,與上海石化駐廠員工實行人員分區管理,確保彼此之間生活區域相對獨立。
上海賽科部分班組逐漸從兩班兩倒,過渡成三班兩倒,在此過程中,公司針對承包商人員較多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強化防控,閉環區域中沒有發生一起感染。
上海石油從嚴從細研判形勢,動態調整部分暫停加油站復工復產方案。各油庫、加油站員工采取“有限人員、有限區域、有限活動”封閉化管理,及時跟進上海市及所在各區要求,申請員工“復工碼”,升級防疫措施管理,有序保障員工安全返崗。
以點帶鏈、以鏈帶面,帶動下游企業復工復產
中國石化大部分駐滬企業位于石化產業鏈的上游,各企業有序復工的意義,更多體現在為下游企業提供原料,帶動越來越多的企業復工復產。
隨著下游企業逐步復工復產,高橋石化緊貼市場變化,實時調整生產負荷,服務下游需求。5月1日至15日,該公司丁苯橡膠、ABS塑料滿產滿銷,產銷量近萬噸,為汽車制造產業鏈復工復產保供原料。
上海石化主動作為,按上海市經信委的節點安排為下游企業辦理進入“白名單”,同時為了滿足下游企業復工需求,及時提升相關產品生產負荷。“隨著環氧乙烷下游企業陸續復工復產,我們大幅提升了環氧乙烷負荷。其他產品,比如異戊烯產品是農藥生產的原料,一直都保持滿負荷運行。”上海石化銷售中心副總經理李祝榮說。
上海賽科在上海市政府有關部門支持下,建立了每日道路疏通和助力下游客戶復工復產的協調機制,對聚烯烴產品公路運輸反饋的阻礙點,逐日、逐個協調疏通,保障下游企業原料供應。堵點打通后,上海賽科江蘇地區的重要客戶,包括新材料、包裝材料、塑料科技等公司的原料問題得到解決,順利復工復產。
5月1日至15日,上海石油成品油零售量與上月同期相比增長約50%,物資配送、工程搶修等車輛用柴油供應量增長73%,液化天然氣供應量增長65.8%。
來源: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