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助力“十四五”開局之年的鄉村振興開好頭、起好步,縣財政局積極作為,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強化資金保障,著力四個“突出”,全力“護航”春播春種,護航民生發展。
一、突出“保民生”,全面落實惠農政策。以加快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為目標,全面貫徹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扎實做好農業三項補貼工作,積極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大力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實現春播春種現代化。全面實行“一卡通”管理,資金專戶封閉運行,杜絕現金發放,確保各項惠民資金發放到位。2020年以來,通過“一卡通”共發放移民補助補貼6773萬元;農機具購置補貼1386萬元;兌付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12718萬元,全縣總補貼面積453330畝,為穩面積、奪豐收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突出“固根本”,全面夯實農業根基。加大對農田、水利、糧倉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積極兌現對稻谷生產者、適度規模經營組織、促進綠色優質生產、組織市場化收購等方面的財政補貼,不斷夯實農業發展根基。2020年以來,縣財政補貼資金1000萬余元,有效推動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投入資金7817萬元,在河鳳橋、鄢崗等鄉鎮打造5萬畝高標準農田,投入資金7856萬元,用于水利灌溉補短板,著力提高糧食耕地質量,助力實現“藏糧于地”;補貼資金800萬元用于糧食市場化收購,投入資金678萬元用于水稻種植戶補貼;擬投入1800余萬元,建5棟總倉容4萬噸的現代化標準糧食倉房,實現“藏糧于庫”。通過一系列舉措,切實提升了我縣土地效益、農業生產效益,增加了農民收入,夯實了農業基礎。
三、突出“強引擎”,持續優化農技提升。全力支持技術專家深入田間地頭、春播春種一線,為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及農業企業提供技術培訓、技術咨詢及現場指導。2020年以來,縣財政已投入資金300余萬元,用于農民培訓,累積培訓人數達2380人次,切實提升了農民技能,為糧食生產引進了先進技術,為春播春種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真正實現了“糧藏于技”。
四、突出“防風險”,健全擔保財補機制。大力實施財政補貼農業保險保費政策,助力農民積極參加糧食作物保險,2020年通過與相關部門和保險公司的通力配合共簽單保費1800萬元,用于水稻、公益林、育肥豬、花生等農業保險,有效分散了農村自然災害風險,提高了農業抗風險能力。積極謀劃開展茶葉、油茶、溫室大棚等系列特色農業保險,不斷提升農業保險服務水平,助力促進我縣農業現代化升級,全力保障春播春種“軍需糧草”。
來源:河南省財政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