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活存量財政資金是發揮積極財政政策的有效舉措,近年來,濟源示范區財政金融局為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積極實行“抓、監、促”三舉措,扎實推進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工作。
一、建立機制,抓好盤活存量
一是建立統籌清理機制。在國家盤活存量資金要求基礎上,濟源財政部門制定了更為嚴格的統籌使用措施,2018年印發《濟源市財政局關于加快盤活財政存量資金進度的緊急通知》,明確濟源盤活沉淀資金指導性目標,不僅按政策要求統一收回兩年以上結轉資金,還將結轉不足兩年但當年難以實施的項目資金清理收回。每年從6月中旬起,組織責任科室對現有存量資金進行全面梳理,逐項逐筆提出資金支出需求和收回調整安排,督促部門加快支出速度,為做好盤活存量和加快支出進度工作提供依據。二是建立與預算安排掛鉤機制。不斷完善零基預算,將部門結余結轉資金規模作為預算編制的重要依據。對整體支出進度慢、存量資金規模較大的部門,在預算編制過程中原則上不再安排項目資金增量,全面壓縮存量資金存在的空間,從源頭上減少存量資金產生。
二、強化考核,監督盤活存量
一是動態監控存量資金使用情況。每月7日前對市、鎮兩級財政的一般公共預算結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結轉、專項轉移支付結余及部門預算結余結轉資金進行統計分析,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按月向省財政廳報送財政支出進度和財政存量資金使用情況。同時將財政存量資金盤活、使用等工作及時報告市委市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調動鄉鎮加快支出進度、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的積極性。二是建立完善暫付款考評監督機制。繼續加大財政暫付款考核力度,明確各預算單位的工作責任,定期通報各單位清理情況,嚴格督查考核,對推而不動、進展無效的單位通報批評;對成效明顯、清理到位的單位通報嘉獎,將考評結果列入各單位年度目標考核體系,多舉措確保暫付款清理工作落到實處。
三、加快支出,促進盤活存量
通過加大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力度,多渠道分類清理盤活結轉結余資金,統籌用于扶貧、教育、民生實事等重點民生及重點項目建設領域,避免存量資金二次沉淀。一是建立預算約束機制。繼續壓減非剛性、非急需項目支出和公用經費,不必要的項目支出堅決取消。出臺《關于貫徹落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進一步嚴格支出預算管理的通知》,2018年,財政專項資金目錄由202項整合為143項,2020年再次整合為117項。通過對2020年所有專項支出進行逐項梳理,共壓減非急需非剛性支出2578萬元,全年預算調整、臨時預算同比減少12%,切實維護人大批準預算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二是兜牢三保底線支出。把“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作為重要政治任務,納入全年重點工作。堅持“三保”支出在預算安排和庫款撥付等方面的優先順序;強化“三保”預算支出動態分析,貫徹落實“三保”月報統計制度;建立“三保”風險預警,做好應急處置,高度關注工資性支出和民生支出。2020年,財政安排“三保”支出44億元,市、鎮兩級均按照要求足額保障到位。三是強化民生保障支出。2020年,安排基本民生支出14.8億元,就業、社保、醫療、教育和省、市十項民生實事得到全面落實。持續提高困難群眾救助標準,居民低保統一提高到每人每月570元,特困供養對象基本生活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8892元。發放城鄉低保、五保、優撫等補助資金9793萬元,保障困難群體基本生活。安排8456萬元,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費及免費提供教科書,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發放生活費補助。安排6130萬元,改善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辦學條件。安排3817萬元,落實教師班主任津貼、教齡津貼、生活補助等政策。安排1940萬元,辦好農村小學在校生營養餐計劃和小學生課后延時服務等民生實事,提高教育公共服務能力。四是支持重點項目支出。全流程跟進政府投資項目,加強項目謀劃,安排項目前期費用,加快項目執行進度,跟蹤項目績效,及時撥付項目資金,助推濟源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重點工程及省、市民生實事項目落地,盡快形成固定資產投資實物量,推動高質量發展。2020年財政共落實資金18.9億元,用于89個政府投資新建和續建項目,動態掌握項目進展并實施跟蹤問效,資金支付率80%,比上年同期增長7.5%。
來源:河南省財政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