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產業區塊鏈媒體“鋅鏈接”正式上線。鋅鏈接是由人民網領投天使輪的新商業財經媒體鋅財經孵化的第一家垂直產業媒體。據創始人龔海瀚透露,鋅鏈接將專注產業區塊鏈報道,追蹤區塊鏈與實體經濟結合的應用落地、融合發展、技術創新。
2018年,區塊鏈產業經歷了“過山車”式的發展過程。從年初的熱錢涌動,到年底的數字貨幣“去泡沫化”,區塊鏈產業正在從喧囂走向現實,長遠價值逐漸展現。
目前阿里、騰訊、百度、IBM、平安、亞馬遜等都在持續探索產業區塊鏈,應用領域涉及電子信息存證、版權管理和交易、產品溯源、數字資產交易、物聯網、智能制造、供應鏈管理等。據美國權威研究公司Tractica發布的報告預測,2025年區塊鏈市場規模將達到203億美元。
鋅鏈接創始人龔海瀚表示,在區塊鏈產業去泡沫化之后,伴隨新的經濟周期開啟,我們將迎來產業區塊鏈時代,基于區塊鏈的產業應用將在3年內集中爆發。
鋅鏈接發刊詞:
想要春天抵達,就要冬天出發 | 鋅鏈接 龔海瀚
文/龔海瀚
編輯/鄧龍
這是一篇遲到了365天的發刊詞。
一年以前,差不多有37家機構找到鋅財經,勸我們寫這篇發刊詞。他們說,鋅財經上線一周可以估值1億,鋅鏈接上線怎么著也得10億起,分分鐘干掉自己干掉同行。
他們手里揮舞著鈔票,三點鐘無眠讓他們眼球布滿血絲,共識信仰在他們口中成了史上最佳賺錢利器,萬物區塊鏈是他們遮掩貪婪臉孔的絕美面具。
這個畫面讓你仿佛置身中世紀,身邊圍著一群號稱可以傳授你煉金術的巫師,而學費只要9塊9。
狂潮面前,我們say no。他人笑我看不穿,我笑別人太瘋癲。
鋅財經的風格一貫不擅長湊熱鬧,而是看準正確方向后,用夠重的方式重做一遍,這種異類的打法,讓鋅財經成為了中國成長速度最快的商業財經新媒體之一。作為鋅財經孵化垂直產業媒體群計劃中的第一家,鋅鏈接當然也是走這個孤獨風格。
一年以來,投機者、冒險家、狂妄之徒紛至沓來,瘋狂的市場從高潮迭起,到泡沫炸裂。實干家怒斥光明正在消逝。
這時候,鋅鏈接反而該來了。
估值只有癲狂期1/10但是心里無愧,左右同行基本消亡但是守住了孤獨的理智,產業進入到漫長的寒冬期但是剩者都在聚焦落地。2018年最后一周,癲狂已止,靜默有聲,這才是鋅鏈接最適合做事的日子。
想要春天抵達,就要冬天出發。
死亡之谷和希望之巔
任何一門新技術,都逃不開它的必然命運。
啟動時的靜默,幻想期的狂熱,逃不開的死亡之谷,回歸理性后的爬坡,螺旋式地上升,攀爬到希望之巔,最后融化成稀松平常的世界本來秩序的一部分。
這個過程往往伴隨著極端的技術恐懼與技術狂熱。
兩個世紀前,第一臺蒸汽動力輪船被叫做“富爾頓的蠢物”,法國當地百姓認為這玩意帶來奶牛不產奶、母雞不下蛋的邪惡現象。發明者富爾頓在塞納河實驗失敗后被迫到美國紐約哈得孫河實驗,就算在那次被認為是人類成功發明輪船的標志性實驗中,輪船還是發生了機械故障,現場圍觀貴族嘲笑“真蠢”。
但富爾頓的輪船以及瓦特的改良型蒸汽機、史蒂芬孫的蒸汽機車,奠定了大機器生產對人工取代的基礎,后世稱之為第一次工業革命。
有的技術誕生在這個星球的時候,粗糙、簡陋、不起眼、甚至讓人討厭,但卻能開創一個時代。
一個世紀以前,發明大王愛迪生用電影記錄了下紐約康尼島馬戲團亞洲母象Topsy死亡的畫面。由于Topsy受到虐待后殺死了馴獸員,動物保護學會要求用絞刑以外的方式處死他,愛迪生提議使用交流電。1500人在現場見證了這一切,這一過程被拍成電影在全美上映。愛迪生利用大眾對新鮮事物的恐懼感,來展示競爭對手特斯拉的交流電是如何不安全。
結果到了維多利亞時期,交流電已經被當成了大眾眼中的科學奇跡,這股狂熱在電影《致命魔術》中被藝術化地表現了出來。
有的技術,在它帶來的恐懼背后,其實是人心。
到了現在,區塊鏈引發的技術恐懼已經很明顯,數字貨幣沖擊了金融秩序但也帶來了覆蓋到農村級的騙局重重,而產業級的狂熱,遠遠還沒發生。
區塊鏈的短期價值可能正在被高估,長期價值卻被遠遠低估。
道格拉斯·亞當斯有個科技三定律:任何在我出生時已經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來秩序的一部分;任何在我15-35歲之間誕生的科技都是將會改變世界的革命性產物;任何在我35歲之后誕生的科技都是違反自然規律要遭天譴的。
希望我們都是35歲以前的年輕人,年輕到能看完從死亡之谷走向希望之巔的技術發展周期。
孤獨的“騙子們”
我們可以來看這么一組對比數據。
當我們用“區塊鏈騙子”去百度一下,出來3,480,000個相關結果。
很夸張嗎?
可以看看下面這張表格:
我們也可以來看這么一份名單:
中國人民銀行,美聯儲、軟銀、納斯達克、港交所、深交所、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亞馬遜、眾安科技、微眾銀行、Facebook、IBM,平安、富士康......江湖廟堂,舊富新貴,都在持續探索產業區塊鏈。
工信部在2018年5月份發布的區塊鏈產業白皮書中,把適合區塊鏈探索的實體經濟領域,描述為電子信息存證、版權管理和交易、產品溯源、數字資產交易、物聯網、智能制造、供應鏈管理等。
換句話說,潮水褪去之后,孤獨的“騙子們”自有新位置。
“不洗一波,怎么輪得到我們這些做事的冒頭。”
“只有扛過周期的,才叫成功。”
“數字貨幣炒作還是有好處的,給整個行業帶更多的資金和人才。”
“那些缺乏競爭力的項目本來就扛不住,就算現在不掛,也活不長的。”
“海瀚,不瞞你說,我趕緊趁價格低多招了幾個技術大牛,這叫人才抄底。”
“終于可以安心做事,認真干活了,按照之前的瘋狂行情,換誰都靜不下心來。”
......
沒有天生的騙子,只有不安的人心。
作為一個產業媒體人,泡沫并不會讓我不安,真正不安的是,從業者們來不及深究情緒周期背后的真相,就錯過了終將讓世界進化的力量。
逆流而上
上個月我在深圳招聘,有一個89年的傳統財經媒體人,沖著鋅財經的名聲,過來應聘江湖傳說中“新孵化的媒體項目”的記者,當我說準備在深圳運營一個產業區塊鏈媒體后,面試一結束,他回頭就把我拉黑了。
對,這是我們面臨的常態。當拒絕在一年前進入這個產業時,我們就養成了和“主流”背道而馳的佛系心態。不經歷過群嘲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當多數人都深信不疑的時候,一個行業已經沒有機會了。只有多數人還不相信的時候,你的堅持才是珍貴的。
前段時間,我們吭哧吭哧跑去做上線前的預采訪時,大部分項目方會言必稱顛覆,話術仍舊是滿滿的財富暴漲邏輯,然后提出心照不宣的問題“給你們多少錢可以跟我一起做盤”。當我們提出要看產業落地的具體數據時,他們面色一變,“你何必那么認真”。
對,這就是我們的風格。作為熊市里唯一上線的區塊鏈媒體,我們和過往的潛規則說再見,專注于區塊鏈產業化,不打快,專打慢。
有投資人說“大部分人習慣在趨勢上升期賺錢,沒思考,沒核心競爭力,沒決心,沒遠見。對那些有聚焦、有核心競爭力、有決心的少數人來說,不死不活的經濟動蕩期,才是最好的時間點。”我們深以為然。
孤獨的產業、孤獨的媒體、孤獨的堅守者,沒有比這更心酸卻更有力量的組合了。
鋅財經潘越飛送過我一句話:“熱鬧的時候走在一起,不算什么,清冷的時候還在一起,那就不同了。”
一個行業、一家公司、一位個體,經得起多大的詆毀就受得起多大的贊美。
鋅鏈接,逆流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