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標準普爾全球液化天然氣公司的高級管理分析師Marc Howson稱,由于主要的液化天然氣進口將有助于緩解中國北方的天然氣短缺,盡管天然氣日益增長,但該國今年冬天將不會出現天然氣短缺需求。
“即使國內產量和管道進口量無法跟上天然氣消費增長,特別是在人口密集的沿海地區,距離天然氣田和進口管道較遠的地區,LNG進口將有助于彌補供需缺口,”他說過。
分析人士認為,隨著中國政府尋求提高最終用戶成本效率和提高供應安全性,中國不斷增長的天然氣需求將使國有企業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將終端和管道基礎設施向更多最終用戶開放。
據亞太和中東地區標準普爾全球分析公司的液化天然氣分析師Abache Abreu稱,由于液化天然氣進口在中國天然氣供應總量中的份額在增加,因此建立更能反映液化天然氣的國內定價公式勢在必行市場基本面。
“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正在進入液化天然氣市場,這取決于國內消費增長和現貨液化天然氣價格與管制燃氣中心價格或石油相關液化天然氣合同之間套利交易的機會,”他說。
獨立球員也簽署了一系列有期限的合同。2017年,非國有公司的長期合同約占50萬噸,占合同LNG進口量的1.3%。Abreu表示,這一數字將升至442萬噸,接近LNG進口合同的10%。
他表示,考慮到國有企業拒絕給予他們現有碼頭的第三方進入權,一些獨立買家正在建造自己的液化天然氣進口設施,盡管稅率高且審批流程繁瑣。
“隨著內部競爭的加劇,壓力將國內天然氣行業自由化指導方針轉化為政策,并推動國際供應協議的更大靈活性,隨之而來的是所有LNG利益相關方面臨的挑戰和機遇,”Abreu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