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門市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積極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通過構建“四大支撐體系”,全力服務實體經濟發展。2017年,全市共籌集各類資金110億元,為企業全生命發展周期提供全方位支持,為實體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一是政策支撐體系。及時把握政策最新動態,認真分析政策最新內涵,精準對接企業的初創、發展、成長、成熟和衰退等全生命周期,提出針對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不同扶持政策。先后制定《關于促進招商引資推動創新發展十項政策(2017年版)》及《實施細則》、支持企業實施兼并重組等“五大行動計劃”的一系列科學化、具體化的財政支持措施,構建起涵蓋基礎建設、金融扶持、科技創新、人才引進等“多層次、全方位”的政策支撐體系,并成立工作推進專班,協調督辦各項政策落地。
二是資金支撐體系。“向外積極爭取”,爭取縣域調度、中小實體、節能減排、化解過剩產能、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中國制造2025”、“三供一業補助資金”等各類專項資金156億元,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有力地財力支撐。“向內深度挖潛”,通過整合人才、工業、科技、“雙創”等財政專項資金和政府性資產撬動社會資本,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全市全年籌措兌現“十項政策”等惠企政策資金110.18億元。
三是環境支撐體系。主要做到三個堅持,即:堅持“工業第一”,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全力堅持工業轉型升級,全市全年工業投資同比增長25.5%,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的53.7%,工業的良好發展態勢為實體經濟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堅持“創新活市”,持續推進“雙創黃金30條”等財政政策的兌現,先后建成運營雙創平臺26個,建設院士專家工作站31個,引進創新創業高端人才63人、團隊47個,建成產業技術創新聯盟2個,為實體經濟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智力環境。目前,全市有12家企業成為全球細分領域的技術領跑者,28家企業成為全國細分行業領域的“單打冠軍”。堅持深化“放管服”,認真落實營改增等減稅降費政策,積極實施“降低企業成本四條措施”,全市全年共降低企業綜合成本93.8億元;嚴格執行收費和基金清單制度,先后2次動態調整涉企收費基金目錄,取消或停征政府性基金、行政事業性收費共8項,為企業減輕負擔3000萬元/年,為實體經濟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服務環境。
四是金融支撐體系。變“資金”為“基金”,發揮市場機制主導和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在全省率先探索建設“1+N”多層次基金體系,打造“特色產業鏈+產業互聯網+基金”全新投融資模式。目前,共設立產業引導基金21支,基金總規模166.3億元,其中有11支產業基金已投入運行,規模72億元,實現了產業基金的多元化。2017年共投資落地項目15個,投資金額11.4億元,撬動社會資本50億元,拉動實體經濟效益增長近1倍,我市產業發展基金設立規模和運行質量均走在全省市州前列。同時,積極推進政銀企合作,合理安排資金4.3億元與合作銀行開展政銀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