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西省吉安縣財政局將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基礎上,按照中央經濟工作的總體部署,切實落實省市財政工作會議的要求,以夯實黨建工作基礎為統領,緊扣縣委、縣政府“三先”目標,更加注重財政工作的前瞻性、主動性和創新性,搶抓機遇,化壓力為動力,按照“一二三四”的思路抓好財政工作。
(一)再上一個臺階。該局不斷創新收支管理模式,在做大做強財政收入蛋糕的同時大力調優支出結構,保障財政收支再上新臺階,真正將收入增長有效反映到人民生活幸福指數的提升上來。收入方面,一是注重幫扶,向稅源增長點要收入。切實幫助企業解決用工用地、投資融資等具體問題,激發企業發展內力,保障縣內稅源保存量拓增量,促進工業企業良性發展。二是兌現獎勵,向第三產業要收入。全面兌現企業優惠政策,加大對縣內貿易、物流、電商等服務行業的獎勵力度,揚優補短,助推第三產業蓬勃壯大。三是部門聯動,向綜合治稅要收入。堅持“保基數、穩增長、求突破”的治稅目標,有效明確國土、房管、工商、財政等稅收保障單位的責任分工,實現涉稅信息數據共享,實現綜合治稅促收入增長。通過理清工作思路,按照略高于省市財政收入增幅確定全縣財政收入目標,力爭財政總收入在全市繼續領跑。支出方面,不斷優化全縣支出結構,堅持做到“五個確保”:確保國家標準工資按月足額發放,確保機構正常運轉,確保民生保障資金落實到位,確保扶貧、重點工程支出需要,確保法定支出增長要求,并通過加大資金籌措、拓寬融資渠道來滿足支出需求。
(二)深化兩項改革。一是深入推進績效預算改革。著眼提高公共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在預算單位推進績效預算改革,制定出科學的績效測評標準、完善績效考核體系,并將上年的資金績效考評結果作為下一年度資金安排的重要依據。二是全面推行預、決算公開。不斷提高預算單位預、決算工作的透明度,實施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決算制度,堅持“除涉密信息外,中央和地方所有使用的財政資金均應公開”原則實行預決算公開,促使預算單位財務支出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并全力做到不在開支范圍的不搞特殊化、在規定支出范圍的盡量減少開支,嚴格厲行節約。
(三)強化三項管理。一是完善財政體制管理。進一步理順縣鄉財政、縣級財政與吉安高新區的分配關系,保障鄉鎮和吉安高新區既有壓力、又有動力、更有活力,充分調動各方抓收入的主動性。二是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全面掌握全縣地方政府性債務情況,在適度舉借政府性債務找準切入點,既在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提高公共服務能力等方面尋求資金保障,又努力做好控增量、化存量工作,盡可能統籌有限財力逐步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有效規避財政運行風險。三是加強國有資產管理。認真摸清縣內國有資產底數,建立好國有資產基礎臺賬,不斷盤活國有資產,對國有資產實行動態管理并進行集中打捆,為構架融資大平臺提供服務載體,引導、吸收外來資金不斷參與全縣的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
(四)突出四個監管。一是加強對扶貧領域資金監管。扶貧攻堅是近幾年來工作的重中之重,扶貧資金安全和資金效益尤為重要,年內將聯合相關資金主管部門開展扶貧領域資金大檢查,全力保障扶貧工作成效,增加貧困戶的獲得感。二是加強對財政性投資項目評審。不斷完善“先評審后招投標、先評審后政府采購、先評審后變更簽證”的評審工作機制,并依照評審結果進行工程決(結)算審計,極力規避隨意增加工程造價行為。三是不斷拓展監督新領域。堅持財政監督與財政改革管理的緊密融合,不斷探索財政監督新領域,把財政監督觸角伸及重點項目、民生工程等領域,綜合利用監督成果,凸顯財政監督成效。四是加強財政干部隊伍的監管。堅持“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要求財政干部主動與先進典型對標,在財政工作中做到用權為民、廉潔理財,慎獨慎微、高效理財,善謀肯干、科學理財,為財政工作全面創先提供人力支撐。(鄒建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