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州區是寧夏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近兩年來,在區、市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和自治區財政的精心指導下,認真貫徹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支持貧困縣開展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試點的意見》,緊緊圍繞整合資金“接得住、用得好”這一核心,多措并舉,完善“六項機制”、推行“123”資金監管模式,充分發揮了財政涉農整合資金集中財力破難題、精準發力真扶貧、形成合力見實效的“拳頭”作用,有力助推了原州區的脫貧攻堅工作。
一、六項機制
一是實行項目動態管理機制。統籌資金整合試點初期,項目庫內資源根據實際需要實行動態管理,嚴格控制項目入庫數量及質量,所有項目立卡建檔統一管理。對入庫項目進行滾動完善,經統籌領導小組研究確定后,及時修改、補充和更新,項目庫每年至少調整兩次;二是完善項目資金管理機制。依托財政“大平臺”統一管理,將統籌范圍內的涉農資金納入國庫集中支付,統一按行業部門撥付使用;三是建立資金整合會商協調機制。對每一批統籌整合項目資金的分配,首先必須通過統籌整合領導小組會議研究,并形成專題會議紀要后,再由各涉農使用單位按照會議研究的統籌資金方向提出統籌整合資金使用申請,按照統一規定流程申報審批使用;四是實施項目跟蹤問效機制。通過不定期抽查、專項檢查等多種方法,重點加強對各項涉農資金從申報、立項、分配、使用及取得的成效等全過程監督檢查;五是實施項目納入績效評價機制。加強對資金統籌整合使用的績效評價,將脫貧成效作為衡量資金整合使用的主要標準。對統籌整合使用資金項目,按比例實行績效評價管理,績效評價的結果作為今后全面開展資金統籌分配及脫貧攻堅的依據;六是推行項目信息公開機制。各相關部門(單位)將政策文件、管理制度、資金分配、工作進度等信息在政府門戶網站和主要媒體及時向社會公開,并通過原州區“331”信息監管平臺對納入項目庫項目資金從統籌整合資金來源、用途和項目建設進度、建設規模、實施地點、項目涉及的受益貧困人口數、建檔立卡貧困戶數等方面實行扶貧項目行政村公示制度,廣泛接受社會監督。
二、“123”資金監管模式
在統籌整合資金監督管理上,原州區積極構建以“一個機構,雙向審批,三級審定”為核心的“123”涉農資金整合管理模式。一個機構,成立區長為組長的涉農資金整合領導小組,負責全區涉農產業項目的規劃制定、上報審批、資金撥付、檢查驗收、資產交接及績效評價等全過程的組織領導,確保涉農資金整合統籌協調高效運作,有序推進。雙向審批,統籌整合項目在“申請上報”和“資金下撥”兩個環節都要按規定程序經過區政府領導審批。三級審定,對每一筆統籌范圍內的整合項目資金,先由使用單位申報整合資金審批表,報送扶貧部門審查整合項目的合理性,審核所報項目是否屬脫貧規劃項目庫內項目;扶貧部門審定蓋章后送財政部門審核資金的投向性;最后報請區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審定后撥付。
通過資金統籌整合,逐步形成“多個龍頭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的”財政資金支付新格局,集中財力助推脫貧攻堅,有力發揮了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