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9時39分許,廣東珠海金灣機場。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一架藍白相間的大型飛機上。
啟動、滑行,機頭昂起,直插云霄……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自主研發的我國首款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成功首飛。這一歷史性的時刻,是我國通用航空產業,乃至整個航空工業的重大歷史性突破。
9時39分,由機長趙生、副駕駛陳明、機械師魏鵬和監控觀察員孫康寧組成的首飛機組,駕駛AG600飛機001架騰空而起。在珠海機場西南3000米高度規定的空域內平穩飛行64分鐘,完成了飛機各系統和基本操縱特性初步檢查、模擬著陸等預定試飛科目后,于10時43分安全返航著陸,通過氣勢恢弘的水門回到主席臺前。
AG600首飛現場。
AG600是我國為滿足森林滅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首次研制的大型特種用途民用飛機,是國家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急需的重大航空裝備。它的成功首飛,對提升國產民機產品供給能力和水平,有效促進我國應急救援航空裝備體系建設的跨越式發展,對助推“一帶一路”倡議、國民經濟發展、海洋強國建設都具有重大意義。AG600飛機是落實國家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和“中國制造2025”發展規劃的舉措,是落實十九大精神,彰顯創新驅動發展,體現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成果。
AG600飛機按照“水陸兩棲、一機多型、系列發展”的設計思路,在滿足森林滅火和水上救援要求的同時,兼顧改裝成海洋環境監測和保護等用途的可能性和靈活性。該機采用懸臂式上單翼、前三點可收放式起落架、單船身水陸兩棲飛機布局形式,選裝4臺國產渦槳六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53.5噸,具有載重量大、航程遠、續航時間長的特點。既能在陸地上起降,又能在水面上起降,可在水源與火場之間多次往返投水滅火,森林滅火、特種滅火效率高,20秒內可一次汲水12噸,單次投水救火面積可達4000余平方米;海上救援能力強,可快速響應、快速到達,可在復雜氣象條件下實施救援行動,起降抗浪能力不低于2米,可一次救助50名海上遇險人員。
作為國家航空工業重大工程研制項目的AG600,2009年6月經國家正式批復立項;2012年攻克關鍵技術,完成初步設計;2014年完成詳細設計、全面轉入試制;2015年機體大部件陸續交付和部件總裝。2016年7月23日正式完成總裝下線,隨后全面進入聯調聯試階段;2017年2月,四臺發動機試車成功;4月29日,首次地面滑行試驗成功;2017年12月7日獲得首飛特許飛行證。AG600飛機首飛標志著型號研制從試制轉入試驗試飛階段,飛機的研制試飛和型號合格審定試飛將逐漸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