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貧和金融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2017年,省財政以全面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和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為出發點,積極建立完善財政金融協調支農機制,撬動社會資金更多地投入到農業農村,實現財政加力支持與資本市場化運作良性發展,助力脫貧攻堅。主要從以下六方面持續推進:
一是繼續實施特色農產品產業支撐項目貸款貼息政策。全年安排6000萬元貼息資金,支持做大做強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二是建立產業基金扶持政策。對現有的農業產業發展基金、中藥材產業發展基金進行統籌整合,設立規模為3億元的農業(扶貧)產業發展基金,有效發揮財政資金的放大效應,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我省農業產業化發展。
三是完善扶貧風險補償金政策。動態調整用于58個貧困縣的4.74億元金融扶貧風險補償金,促進各縣及相關合作金融機構實現8倍以上放大貸款額度;強化扶貧貸款針對性,為貧困農戶提供“富民貸”,為扶貧企業提供“強農貸”,幫助貧困農戶和扶貧企業發展生產、脫貧增收。
四是深入推進“金融綜合服務站”建設工程。加大貧困村金融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在去年已安排2000萬元的基礎上,今年繼續安排獎補資金2000萬元,建設2萬個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實現200人以上的行政村金融綜合服務全覆蓋。
五是加快推進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今年,省財政將繼續向省農業信貸擔保公司注資5億元,使農業信貸擔保公司的注冊資本金達到16億元以上,支持省農業信貸擔保公司做大做強。同時,鼓勵在一些農業大縣、特色產業重點縣設立分支機構,建立“點面結合推動、創新業務運行”模式,完善“政、銀、擔”、“三位一體”合作機制,從根本上緩解農業、農民“融資難”“融資貴”這一難題。
六是積極建立“五位一體”精準扶貧小額信貸工作模式。發揮財政風險補償和保險保障作用,增強銀行小額扶貧貸款投放能力,發揮實施主體帶動作用,促進、幫助貧困戶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