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綏寧縣大力發展雜交水稻制種產業,逐年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完善制種配套基礎設施,確保了全縣雜交水稻制種增產增收。近三年,縣財政投入資金4500萬元主要用于制種基地、飛防作業、全程機械化制種生產等方面建設。
該縣雜交水稻制種已有40多年的歷史,2009年被袁隆平院士譽為“中華雜交水稻制種第一縣”,2013年被農業部認定為“國家級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種子產業已成為該縣農民致富的支柱產業,常年制種面積8萬畝。今年,該縣把雜交水稻制種作為群眾脫貧致富的重大產業來抓,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投入資金1300萬元,制種面積突破9.7萬畝。
為降低勞動強度,增加效益,全面提高雜交水稻制種勞動生產率,該縣與隆平高科種業有限公司合作,開展雜交水稻全程機械化制種技術推廣,在機耕、機插、機械植保、機收、機械烘干等制種生產過程中實現全程機械化。如在武陽鎮六王村開展全程機械化制種關鍵技術示范,示范地點經過田園化改造,面積達1089畝,核心示范區458畝,主要開展父、母本機插及配套技術、植保無人機全程噴施農藥技術、無人機輔助授粉技術、父本和雜交種子機械分收技術和種子機械烘干技術的示范。從播栽、施藥、授粉到收割、烘干、貯存,各個環節都實現了機械化,有效減少了勞動力成本和農藥農肥投入成本,大大增加了制種效益,促進了全縣種業發展,為全面豐收創造條件。
據初步統計,該縣今年雜交水稻制種總產量將突破2522萬公斤,總產值可達到4.6個億。全縣共有85個貧困村,其中27個村4140戶貧困戶通過雜交水稻制種可擺脫貧困。